何雨柱笑眯眯地在一旁看着,不时还劝妹妹慢点吃,小心别噎着。
前世的一切都已是过往云烟,这也是我绝不会让妹妹再受苦。
等到何雨水放下筷子,小肚子已是撑的溜圆,但两个菜也只是吃了不到一半。毕竟何家平时也不缺油水,一个7岁的小姑娘,再吃也多不到哪儿去。所谓好吃,只不过是前几年生活困苦养成的习惯。
何雨柱让妹妹先歇一会儿,再站起来慢慢的活动活动,免得晚睡不好觉。
他随即把两个菜归拢到一个饭盒当中,又找了一个小竹篮,盛了三个馒头,出门径自向前院走去。
前院一共是五户人家。
有名的四合院门神、三大爷阎富贵,还有两家是红星轧钢厂的工人,日子还过得去。
其他两家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是在外扛大包的李家。家里有位六十多岁、双腿行动不便的老母亲需要奉养;老李一无文化,二无技能,只能靠卖力气为生,三十多了,也没找到媳妇儿;
另一家姓杨,当家的是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杨家的男人原来是轧钢厂钳工,媳妇在家带着两儿一女,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偏偏天有不测风云,去年杨父得了一场大病,熬了半年后,撒手西去。
为了治病,家里钱粮耗得一干二净。
杨母悲痛之余,也只有挺身而出,一边靠着街道的救济,一边自己又在外面打些零工,磕磕绊绊地拉扯着儿女生活。
每月全家只有十几元的收入,还不稳定。家里大人孩子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但是杨母很有志气,从不在外人面前叫苦叫难。自家孩子教育的也非常好,儿女听话、懂礼。
大儿子杨志体贴母亲的辛苦,年仅十一岁也已经一边帮母亲干些零活,一边照顾着弟弟妹妹,不让母亲操心;
二女儿杨兰七岁,已经经常帮杨母洗衣服了;
只有小女儿杨影才三岁,还不太懂人间疾苦,一张白净的小脸惹人稀罕。
何雨柱把四合院的人家过了一遍,发现杨家比较适合照顾妹妹。他来到位于四合院西厢房的杨家,轻轻敲了敲门,说道:“杨婶,我是中院的柱子。”
停了一会儿,屋门才打开。杨母并没有让何雨柱进屋,而是站在门口迟疑的看着他,问道:“是柱子啊,有事儿吗?”
何雨柱明白杨母的心思,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是充满情谊的四合院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