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刘凯压根就没心思去考虑。如今他的眼光,完全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
选择拜徐光启为师,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方面固然是徐光启的学识、人品当他的老师绰绰有余,另一方面他也是需要给自己找一个保护伞。
皇庄的调整,他可以拿祖制、古籍之类的东西当借口,说是从那些东西上面找到的灵感。
可日后其它的一些东西呢?拿什么做借口?
若是拜了徐光启为师,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所有事情都可以推到徐光启身上,刘凯完全可以隐在幕后。
此外徐光启的人脉也是刘凯看重的。尽管徐光启不受一些传统士大夫的待见,可他却与另外一批人过从甚密。
这些人包括了诸如利玛窦、汤若望这样的传教士,也包括了李之藻、李天经这样的以务实为主的实学派人士。
这些人的数量虽然不多,可对刘凯来说却最为有用。
否则就算给他一百个嘴炮,也不过只是白白浪费白米。
而让刘凯更为心动的,是国宝级人才中的第三位孙元化,还向徐光启请教过西学,可以说是徐光启的弟子。
刘凯若是能够拜徐光启为师,就和孙元化成为了师兄弟,这个关系就相当的近了。
若是有机会将孙元化拐来,三个国宝级人才拿下两个,刘凯恐怕做梦都能笑醒。
刘凯对于拜徐光启为师十分热切,同样徐光启对刘凯也是十分满意。
徐光启之所以辞官不做,除了看不惯魏忠贤的奴颜媚上外,也看不惯东林党人的夸夸其谈。他所提倡的,是放眼世界,学贯中西,西为中用,务实为主,这与刘凯的想法简直就是不谋而合。
再加上南山皇庄中的所见所闻,刘凯能够真正放下身段去关心农事,爱惜佃农却不是一个滥好人,做事堂堂正正又不乏手段和变通,这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而刘凯才仅仅只有十三岁,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未来,这样的人,徐光启如何不满意。
所以当刘凯提出拜师的要求后,徐光启满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古代,拜师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刘凯父母双亡,长兄如父,所以才有了之前的那封书信。
至于朱由校,既然看不上文震孟那些人,对于刘凯的请求自然就不会反对。所以拜师的事情,十分痛快地同意了,还命人送给徐光启不少的拜师谢礼。
刘凯大喜,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徐光启的弟子。
随后刘凯一方面令人前往天~津,将徐光启所有的东西全部运到皇庄。一方面还在皇庄中划出百亩的土地,供徐光启进行农业试验。
汤若望则在刘凯的鼓动下,向钦天监监正周子愚递交了辞呈,住进了南山皇庄。
对汤若望来说,他到大明的第一目的是传教,加入钦天监不过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大明。
如今有刘凯这尊大神在身边,土豆又和传教挂上了勾,他哪里还有心情在钦天监待着。现在的汤若望巴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呆在地里,能够尽早地种出土豆。
诸事顺利,刘凯每天喜滋滋地跟在徐光启身后,开始了学习生涯。
而此时的南山皇庄,照比以往已经完全变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