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台阶,正殿高二十米,长宽十米,用高十米共一百二十三根石柱支撑着巨大的三角屋顶,石柱直经一米五。
从曼朝未期开始修建至征朝初期,断断续续所用时长达一百多年,才完成这一奇观。
站在殿前往后看能俯视整个曼武里,能看见外城四角高十五米的石塔,能越过城墙眺望到海天相接处。
往前就是高耸的廊柱,往里走正中有块独柱的广阔空地,这一个根阴刻青铜独柱直经达三米,高于其它石柱,有二十米,顶上支撑着拱起的方形石盖。
里面设计得采光极好,又地处高位,全天不用一盏灯,也能看见清楚。
铜柱前方是个高三米台阶,台阶上又有座高三米宽二米的刻狮雕虎的王座。台阶两边各立三面持戈宦官,曼王就腰间披袍,上身赤裸的坐在王座上,背后左右两侧是掌印宦官和持刀宦官。
曼国宦官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起初是曼朝王为了避免宫中侍女妃嫔与其他男性有染,但后宫又得有男性干些重活。
于是阉割平民入宫,奴隶还不得宫。后来曼国人口滋生,为了管理庞大的国家,但又预防贵族插手地方,形成割据势力,于是宦官开始在曼王引导下,进入文官系统。
因为曼人不崇祖,宦官无法生育后代,就不会玩命积累财富。又因为是国王家奴,国王可不按国法,任意打杀。
有贵族没有的好处,所以到征朝宦官不仅只从平民挑选,而且强壮的奴隶也会被阉割。
不仅进入后宫,还进入文官系统,帮助国王甚至总督处理政事,还进入祭师,甚至成为武将。
曼国权力就是由王族,贵族,宦官三方支撑。
征亦向曼王行礼,殿中不止他一位总督,有近十几分两例站着。原来入曼国的支芳国商队,只有四支完好无损的贸易归国。
有二支被抢,一支在山道中被曼人劫杀,另一支就是征亦的这一支。
征亦也不先开口,一位总督大着噪门吼:
“这不妥呀,芳人都不要我们的货物。”
“何必与芳国贸易,想要什么就再南下抢就是了。”
“他们已经回神了,又驻扎了十五万兵,怎么抢?”
“而且正常贸易的丝绸比走私的要便宜。”
“……”
曼王众人不决,看了眼征亦,开口问:
“征亦怎么看?”
征亦回答:
“断商不必,毕竟无论王宫里,贵族家中,甚至平民都对丝绸,香料,蔗糖,甚至棕油极为渴求。
而之前与我曼国接壤的,无论宗华,甸地毛,果两国,还是芳国都不与我交易。
只能通过走私,劫掠,不仅量小,而且还昂贵,如能正常贸易,虽只与芳国贸易,但也便宜许多。”
众人点头,但问题是芳人不买曼国商品,而曼国又买进这么多东西,即便曼国不以金银为货币,但这是硬通货,流失太多是个人都心痛。
曼王又问:
“可有什么办法,即能得到芳国的东西,又不流走金银?”
“芳人与曼人互相不知风俗,又对抗多年,不能让芳人就这进入曼国腹地。
父王可开设一互商市,让芳人尽运货物至一处,且只与互商市交易。互商市由父王派官员管理,大额买进货物,然后转卖国内贵族。
与芳人交易时,只用粮食,木材,甚至铁交换,不用金银交换。这样我曼国金银就不会外流了。”
曼王眼前一亮,随即同意了征亦的方法,并又让征亦卸任碧武总督,改任互商市的长官。
征亦又建议在沿海选一港为互商市驻地,让芳国商人尽往一处贩卖商品,曼王亦同意。
芳人得知商队折损,被曼人抢杀,又惊又恨。接着曼人又提出让芳人随意进入曼国是行不通的,曼王特设一港,让芳人同往一处,曼王将派人保护芳人不受伤害。
芳人觉得可行,但又听曼人讲曼人金银不是货币,只能用粮食,铁锭,木材换丝绸。
芳国才知道自已笑得太早了,破口大骂,但还是有利可图,因为曼人的需求量太大了。所以芳人还是接受了曼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