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制度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其核心在于嫡长继承制。
二田制是宗华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二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天子所有),天子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天子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天子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天子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天子交纳贡赋。
二田制顾名思义就是公田与私田的统称。公田为天子或者诸侯的田地,多为地势平坦,邻近水源,成一大整片的土地。由奴隶集体垦作,生产的劳动成果全部归诸侯贵族所有。只能从主人获得勉强维持生活的其本物质。
奴隶大多来源是当初启帝击败的敌对氏族,被贬为世代为奴为隶。以及罪臣和讨伐的异族的后代。
奴隶在宗华社会中并不占经济生产的主体,其总数也不及十分之一,只有天子或诸侯才有大批奴隶。
在经济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庶民,庶民比奴隶地位较高,有被法律保护的权力,公卿士族等也不得随意伤害。
庶民占社会阶层的十分之八,庶民垦种起初是领主分配其祖先,最后变成世代传承的土地,这种土地称之私田。二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
二田制是宗华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分封制建立在二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二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上述四种制度是在治世时代出现雏形,在古华时代频繁的战争中催生,最后由启帝规范,后人不断修改增加。历时近二千年才形成的社会制度。
庶民不仅要向领主上交一部分劳动所得,而且还得付出免费劳动力修建城墙,道路,水渠,宫殿等工程。在战时,还要听从命今服役从军。
庶民又分为农业种植的农民,他们占绝大多数,还有专业性的各种工匠及城市居民。
天子及诸侯,祭祀贵族就依靠庶民的贡税建立国家制度,维持日常用度,祭祀祖先,或者军事活动。
天子于朝中设立三公九卿为最高地位的官员机构。
三公:太师,太博,太保。
三公并不常设。九卿常设为:
冢宰,掌管天子财务及帝宫内事务,及天子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以及山海池泽之税。为九卿之首,又称执政卿,大宰。
司徒,掌管畿内土地、赋税、军需,粮饷、财政收支等民政事务。
宗伯,辅佐天子掌管帝室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
司马,管理畿内军赋,甚至管理乃至诸侯的军赋。组织服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执行军法。
司寇,掌管治安刑狱。
司空,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畿内之土木、水利工程,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卫尉,掌管帝都警卫。
御史,代表天子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郎中令,职掌包括备顾问应对,天子禁军帝都防卫、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拜诸侯公卿宣读策书。
三公在朝廷中最尊显,但常设也不置府僚,多为帝室亲族担任。
所以三族为把控实权,少华氏以太师兼司空,条氏以太傅兼司马,华阳氏以太保兼司徒来共揽朝政。
九卿从畿内各邑大夫中,与帝室血缘较近,身份尊贵者担任,属于世卿世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