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父是有撵山经验的,刘启光还是要去队里干活。
于是刘父便随着吴耀光去东风镇倒卖掉手里的猎物。
刘启明夫妻准备了些拿得出手的酒肉作为心意,也顺道跟着他们,一起前往东风镇。
进了镇,刘启明先是和吴耀光跑了趟集市,特意买了十盒大雁塔,花了一块四毛钱。
随后交代了吴耀光卖完货了去做两件事,一是将镇上文体店里的双管猎枪买下来。
虽然280块花着很心痛,但他要加强自己的火力。
二是去找镇里的老铁匠,去锻打四十枚长粗些的大铁钉,四十枚大扒钉。
有现成的最好,约摸要10公分长。再趁机搞多点钢丝回来,他之后要下套时用得上。
吴耀光一一记下了,反复了确定几遍,两队人马便分道扬镳,夫妻二人踏上了前往凤县的路。
八十年代,城乡客运虽然已经有县城汽车站的老式客车。
但这些汽车站往往离乡里有些距离,而且是按时按点出发,一天就一班车,上午或下午。
错过了时间得等第二天,而且不到站不停,很是不方便。
距离刘家沟近些的,就在东风镇里有个上车点,时间是在下午。
还有些其它交通手段,像是驴车,还有跑城乡的三轮车。
夫妻二人是早上出发的,商量之后,还是坐上了跑城乡的三轮车,起码比驴车舒适一些。
这三轮车也都是些脑袋灵光的镇上居民在做的营生,也算是这东风公社里,最创新的营生手段了。
这种三轮车是6匹或12匹马力的手摇式发动柴油机做动力,冒黑烟的那种。
后面往往是一个铁架子,用帆布包着,两边可以坐人,一边可以坐五人,生意太好的话,挤一挤后面还能站个人。
刘启明抱着娃子,拉着林文茹上了车。
成人三角钱一张票,小孩收一半,一下子就花了七角五分钱。
要不是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些,这三轮车坐着也算是奢侈的。
车开了之后,有些颠簸,一路风景也算是养眼,远山可见,春风凉意。
要是在夏天坐三轮车,那叫一个闷热。
林文茹见刘启明抱着娃子动作生疏,温柔将娃子接过。
二人坐了约有两小时,才进了凤县。
下了车便是凤县城郊中学,学校并不大,门口有颗火红年代的红星标记。
刘启明掂了掂手里的拐枣酒,自嘲笑道:“文茹,咱手里要是有酒票就好,可以买些好酒,再陪咱爹喝两杯才是了。”
林文茹对着中学的门牌有些神思,她也算是读书人的小孩,自然有其它感触。
刘启明开口才将她从神思中打断,她温柔回道:“启明,我爹不是讲究这些的人。”
这城郊中学的教工宿舍,便在学校后边,二人走了五分钟不到的脚程,便到了。
恰逢中午放了课,林文茹按林父告知的具体位置,摸索着上了二楼。
在烧菜做饭的声音中,隐约听见她熟悉的父母的声音。
“老林,你上回到刘家沟怎么不劝劝文茹,让她拉着启明来城里过。”
“劝过了,她表示听她男人的意思。”
做父母的担心女儿是正常事,刘启明又怎会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