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说:
“你不知道吗?个体户雇工超过8人,就算是剥削,是要取缔的。”
李妍的这句话,提醒了方博。
他当然知道,八十年代初期,好像是有一个说法:
雇工不超过8人就不算剥削,超过8人就是剥削。
“妍姐,你店里还要雇几个人?”
“现在店面有五个人,把隔壁的店面盘过来,打通隔墙,开张后,那就最少还需要6个人,店里才能周转开。”
“你需要多少用工,就雇用几个人,但有一点,一定不能拖欠工资,雇几个人,工商局没理由封你的店门。”
“这行吗?”
“按我说的办,没事的。”
方博心里有点遗憾,1983年解放思想初露端倪,那时的营商环境,比起后来的时代,确实有点尴尬。
按说雇工是解决就业,促进社会安定的有效手段,为啥偏有人要限定人数?
前世经济蓬勃发展,早就破除了限制雇工人数的藩篱。
李妍还是有些犹豫:
“可是万一工商局……”
方博打断她的话:
“你只管干,有啥问题,我会解决的,放心。”
李妍舒口气。
“那好,我回头就请人了。”
方博想了一下,说道:
“妍姐,为了稳固酒店的外卖市场,你想不想出点钱,做个广告,继续加大李辣姐凉皮店的知名度?”
“如果能引流,我当然愿意。”
李妍现在很佩服方博的运作能力,对方博的经营点子照单全收。
李妍甚至有些崇拜方博。
她认为只要方博出的点子,绝对能增加凉皮店的客流量和营业额。
“最近电视台真正在播出香港连续剧《上海滩》,你可以投一点广告,电视的广告效应,比晚报跟直接些。”
“行吧,方博,你看着办,要多少钱,你只管给姐说。”
方博亲自前往电视台。
这时候的电视台,其实就是个差转台,但因为受众广泛,电视台的人都很牛。
电视台看大门的老头,死活不让方博进门。
“上面有规定,外单位的人,没有广播局领导的条子,别想进这个门。”
方博很无奈:
“我是来做广告的,是给你们电视台送钱的。”
“广告?听不懂,你拿领导的条子来,再让你进门。”
方博极端无奈,只能套近乎,掏出中华烟,抽一支敬给看门大爷。
大爷瞄一眼,没有伸手接香烟:
“好烟呀,可我还是不能放你进去。”
大爷很眼馋,说话却还是一副拒腐蚀永不沾的口气。
方博笑道:
“烟酒不分家,我又不会为一根烟,逼大爷你丢饭碗,不让进就不进呗。”
大爷眼睛一亮,伸手接过香烟,放在鼻子上嗅一下:
“好烟啊,我这辈子只抽过三根中华烟,你这是第四根,嘿嘿。”
他小心翼翼把烟夹在耳朵上。
方博又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再抽出一根,递给大爷:
“来,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