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已然开始让这些匠人在燕王府的后山铸造厂暗中实验他的改进了。
当然,火铳在这个时代属于十分精密的兵器,再加上朱高炽改进的东西着实都是工匠们之前没见过的部件,短时间内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一次朱棣给朱高炽写的书信,主要就是跟他和徐妙云报平安的。
朱棣这些年时常征战在外,徐妙云倒是也习惯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不光是实力对比的悬殊,还有身份的转变。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所以自从朱棣离开北平城,徐妙云就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
先是要被削藩,而后就是朱高炽冒死到大宁卫,如今又是朱棣要面对几乎十倍的敌人。
这其中最为煎熬的,自然就是只能站在背后的徐妙云了。
朱高炽自然知道自己母亲此刻的心境,所以他在接到了朱棣的书信之后,甚至都没有直接打开。
而是直奔燕王府,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之后才拿出了书信。
“母妃,这是父王刚刚送到城中的书信,孩儿知道母妃担忧父王的安危,这才没有擅自打开。”
徐妙云这几天不见,显然是比之前没有战争的时候憔悴了不少。
见朱高炽拿来了朱棣的书信,几乎在朱高炽面前就已经要掉下眼泪来了。
“你父王是给你的书信,还是你来打开,咱们母子二人一起来看。”
朱高炽知道这时候不是推辞的时候,当即打开了朱棣的书信。
二人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之后,朱高炽笑着说道:“母妃,从这书信之中看来,父王已然有了定计,这一战,一定会有好消息的!”
“唉,你父王的那个性情,我是知道的,他这个人啊,报喜不报忧,两万精兵,对抗南军近乎二十万,他之前哪里打过这样的仗?”
朱棣在书信中并未说明他现在带着兵马在什么地方,也并未说出他接下来是个什么计划。
这自然是怕这书信被南军的斥候给劫走了。
这一仗对朱棣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能胜不能败,一丁点的风险都是不能冒的。
但他却告知了朱高炽,八月十五之前的粮饷供给一定要跟上。
这跟朱高炽心里的猜想也就差不多一致了,八月十五,乃是大明的中秋佳节。
想要在这个日子做点事,正符合朱棣的心性和作战风格。
“母妃,靖难之事,父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朱允炆不想让我们这一脉有活路了,咱们就得自己找活路!这一战父王若是能拿下来,南军士气将会收到十分之大的打击,到时候不少外公的旧部一定会投降咱们,往后的事,就简单了,南军人数虽多,但能能征善战的将领早就死绝了,他朱允炆但凡是有办法,又怎能启用已经快到古稀之年的耿炳文,更何况他耿炳文也不过是个善于守城的将领罢了,如此种种迹象,都对我军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