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茶馆》啊,又一次小说照进现实,杨谚已经见怪不怪了。
只不过现实往往会比小说里的艺术情节更加的残酷。
秦二爷被夺了产业,只得靠微薄积蓄勉强度日,只是老天似乎是看不得他好,又给他种种厄运。
当年他一心搞事业,顾不上教育孩子,到最后大儿子吃喝嫖赌,二儿子嫖赌吃喝,两个纯纯败家子,一个欠债被打死了,还有一個不知所踪。
两个闺女,一个出家了,一个跟人私奔了,偌大的秦家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孤苦伶仃秦二爷一个,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那些年正巧兵乱,有钱的、有权的都往南跑,我也就没了工作,干脆就做了木匠,嘿,那时候都是买木箱,买板车的。”杨老爹说着当年的回忆。
毕竟都要逃难木箱、板车自然抢手,也许更抢手的是棺材,杨老爹嫌晦气没说。
在厨师的基本功里,杨老爹刀功、雕功最佳,马上在木匠行就闯出了名头,也就有能力赡养起了秦二爷。
嗯,杨老爹就是一大爷梦寐以求的那种养老人。
只可惜秦二爷没享几年福就郁郁而终了,他毁家纾难牵挂的还是那份能救国的产业啊。
杨谚想用杨老爹的话语,努力的勾起一丝对秦二爷的记忆。
无果。
他忽然想通了国人对于“孩子”的执念,在一个普通人经历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生之后,除却了他的儿孙,又有谁还能证明他来过这个世上呢。
秦二爷一生光明磊落,实业救国,在四九城闯下诺大的名声,超出世上八成人了吧,结果又如何呢。
孩子不争气,败家又离心,把自己活活怄死了,到如今又有谁还记得他呢。
而且至于一大爷为什么不愿意领养孩子,杨谚也隐隐有了些猜测,领养的孩子一般都不大,甚至刚出生也有可能,还是需要教育成人的。
对于一大爷来说,养孩子简单,可把孩子养好却不简单,世上多少不孝子啊,一大爷敢赌么,敢的话他早就收养一个了。
养大一个孩子风险太大,一旦养歪了就是前功尽弃,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找一个忠厚老实勤勉孝敬的养老人,这才是一大爷的算盘啊。
“‘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这是秦老爷生前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老人想起来往事就没个停,杨老爹又续了一袋烟。
杨谚不禁默然,谁还能记得当年那个一心想要救国救民的秦二爷,秦仲义啊。
杨老爹想起了故人,一袋烟接着一袋烟,略有惆怅。
而杨谚刚还在周家感受金戈铁马,现在又来了被时代所碾碎的秦二爷,两相扰嚷让他脑子乱乱的,翻来覆去的也睡不着了。
今夜是难以入眠的爷俩。
....................................................
“今天你见了一面,咋样。”周镇南喝着卢园留下的醒酒汤问道。
刘丹玉无语道:“拢共没说几句话,哪能看出来什么。”
她不禁抱怨道:“早说他进去弹手风琴啊,怎么没喊我一声,多好的机会啊。”
周镇南有些尴尬,当时唱的尽兴,哪还想得起来叫她啊,只得歉意道:“当时实在是没顾上,不过这小子琴弹得真不错,识得谱也多,只要是我们唱,他就能跟得上。”
陈亦君顿感心累,怎么感觉丈夫已经投敌了似的,只得无奈道:“我看小白是真的对杨谚起了心思,那么小的年纪,想办法快让她断了心思吧。”
媳妇表明了态度,周镇南便也道:“我还是重申我的观点,给小白一点时间,看她的意思吧。”
“小孩子要是做出了什么冲动的事,那时候咱可是后悔也来不及。”陈亦君想的是当断就断,她倒也不是看不上杨谚,甚至于她其实都没考虑到这方面,只是想着周晓白这样的年纪,跟谁也不行。
“先调查一下杨谚的家庭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再看情况多方出手。”刘丹玉终于有了一点军师的样子,只是越说越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面对的是一个孩子,这种“战斗”姿态属实有些过分了,便又道:“再说了,卢师傅不是正好不做私厨了嘛,杨谚来咱这的几率已经小很多了。”
她有点偃旗息鼓的想法。
三人的态度很明了,周镇南颇有些无所谓的意思,男方品行过得去,自家姑娘喜欢,他就不想做什么阻挠,与妻子相爱半生,他依旧觉得两人的感情最重要。
他要做的是给周晓白做遮风挡雨的大树,而不是让周晓白做自己的进身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