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零一分,除了学校、医院、警察局、机场车站,各大工厂和其他供保单位,各家各户的灯光“刷……刷……”的全灭了下去。
从半空中往下望去,往日万家灯火的盛景再也不复存在。
按时熄灭的灯光也让市民们不再奢望,纷纷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有太阳能的,就用太阳能;买了电的,继续用电;而大部分,看着天价的电费,也只能打着手电或者用充电灯。
这一举措也导致了太阳能设备的热销。
毕竟买一套设备发多少电自己随便用。一次性支出,后续不用再购电,综合算下来还是比较合适的。
反正现在每天的大太阳,不用白不用。
……
其实官方也并不是不管普通群众的死活了,限电令的出台虽然让许多市民怨声载道,但随之而来的另一项政策又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限电令出台后的第五天,官方又贴出了一份公告。
现在人们已经习惯每天都看一下官方出的公告,第一眼看到招工令大家都不以为然,但越往下看,就越让人惊讶。
招工令上说,官方将组织人员修建避难所。招收十六周岁以上五十五周岁以下,没有慢性病,传染病的健康市民参与建设。
根据不同工种发放不同报酬。
电工、基站维修工、有建筑相关经验和其他技术工种,经过考核后,每天包吃喝还有二百元的现金工资。
没有技术,但是身体健康的市民可以报名普通工作,每天包吃包喝,另外五十元的现金工资。
吃饭都在食堂,自己吃多少都行,但是不能打包带走。工资全部日结。
招工令一出,所有人都沸腾了。纷纷涌进官方网站询问具体的招工事宜。
网站一度被卡到崩溃。官方抓紧修复后,针对呼声最高的几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
向迟和许格看到招工令后,思绪万千,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招工令,更多的,是官方公布招工令背后的深意。
被招工令刺激到的人们冷静下来,也发现,小小的一份招工令,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却如此庞大!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官方为什么要建避难所?高层对于以后得形势这么不看好么?避难所建在哪里?要建几个?进入避难所的要求是什么?
官方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说明避难所在必要的时候会向所有群众开放外,其他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只是公布了各个工种的用人标准以及招工时间。
许格和向迟有蔬菜大棚要照料,自然不会去应聘,徐涛却有些意动。
车队虽然解散了,但是车还在,而且徐涛和韩冬冬先是囤货,后是买房,又花了一大笔装修费,存款已经所剩无几。
他们两个都不想坐吃山空,而且徐涛本身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这几个月在家呆的,都快长毛了。除了去向迟家的大棚帮点忙,也没别的可做。
况且这次招工,正是一个结识人脉、打探消息的好机会。
只是韩冬冬现在肚子大了,徐涛有些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在家。
向迟知道徐涛的顾虑后,揽过了照顾韩冬冬的工作,让徐涛放心去应聘就好了。
徐涛这才放心,到了规定的日期就去面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