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国民和野人饿不死就是最大的幸福,点心什么的不用幻想。
不过,姒安总是会分一点给自己的两个侍从,这不算坏规矩,而是君子仁德的体现。
两个侍从,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六岁。
十三岁的侍从叫作粟,没有姓氏,姒安自己挑的。
粟很机灵,教了一天,传话办事就有模有样了,深得姒安喜爱。
抵达临淄以后,姒安还想着教他识字,看看粟的智慧能不能担起更多事务。
另一个十六岁少年叫罴(pi,第二声),熊的意思,是姒吕安排的保镖。
罴人如其名,身长七尺三寸,肌肉强壮,性格勇敢,就是脑子不怎么灵光,平时不爱说话,姒安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说就守在姒安身边,像根柱子。
他们是姒安未来班底的一部分,当然要对他们好,不能像某将军一样,分肉的时候不给自己的车夫。
车夫一怒之下,驾车把他送到敌人的军营当俘虏了。
这也是春秋时期人的特色之一,傲娇而知礼。
高傒见姒安分发食物,笑着夸赞姒安,“姒安不吝粮食,分食于侍从,有君子之风,己季,你我都要向他学习。”
说完,高傒也分一些点心给自己的侍从,己季也依葫芦画瓢,一时间,整个车队充满欢声笑语,感谢之声不绝于耳。
休息大约一个小时,太阳依然那么毒辣,但路总要走的,能在树荫下休息一段,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
马匹吃饱喝足,脚步都快捷不少。
侍从仆役虽然没能吃饱,但能享用贵人们分发的美食,依然足够他们开心赶路。
一直到太阳即将下山,车队才停止前进,侍从们指挥仆役打柴生火、寻水做饭,今晚他们就要住在这片荒野之上。
为了防止野兽袭击,通常会用运货马车围成一圈,将姒安三人的马车保护起来。
打柴的仆役也会尽可能多准备柴,火焰是驱赶野兽最好的工具,车队中央的篝火会一直添柴,燃烧到第二天天明,柴少了肯定不够。
一起吃过晚食,高傒安排姒安和己季分坐自己左右,一起聊天,根据聊天内容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像昨天坐而论偷一样。
任何事情都有其道理,每一个细节都可以领悟不同的道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如此。
姒安有培养粟的意思,于是安排粟在自己身边添柴看火,顺便旁听。
粟身为侍从,不能向主人提问,只能听,自己思考,能学到多少东西,纯看天赋了。
刚过亥时(晚上九点),赶了一天的路,三人都困了,于是各自回马车休息。
分别前,姒安还不忘吓唬己季一下,“今晚不偷剑,安心休息。”
己季表示信你个鬼,依然抱剑入睡,睡前还不忘叮嘱侍从,看到姒安直接打回去,不用打扰自己睡觉。
姒安也不生气,哈哈一笑,回自己的马车。
今晚的月亮已经不那么圆了,但依然明亮,就像姒安离开姒吕,姒吕离开姒安,彼此依然思念。
他走到马车的另一面,避开篝火的光芒,月光落在肩上,在车轮上留下淡淡的影子。
姒安忽然想起小时候和爸爸去钓夜鱼,被老妈打手电筒“请”回家那个夜晚。
那晚如同今夜,不用手电筒也能看清地上的碎石子。
老妈很少在晚上外出,所以不知道,习惯性带着,好像手里有武器,能安全一点……
月亮还是原来的月亮,影子却不再是原来的影子。
同是星空一轮月,一份相思寄三人……
“爸、妈,我想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