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
第二天,天还没亮,雨就一直在下,姒安回不去了。
雨其实并不大,而且也会停一会儿,然后又接着下。
问题出在路上。
被雨水浸泡的泥土路,能陷下去半个轮子。
贵族又不可能和苦哈哈们一样,光着脚乱跑,只能等雨停,让奴隶先铺好路,他们才能回去。
姒安只觉得从杞国来齐国真是幸运,一滴雨水都没有,否则被困在荒郊野岭才是难熬。
“小师弟放心,雨今天就能停,明天路面干一些,让仆役提前整理好路况,中午就能回去。”
“伯平兄如何知道明天没雨了?”姒安怎么看都觉得明天停不了,乌云太厚了。
隰伯平笑道:“家里没几个观天象,知风雨的人,怎么种粮食,小师弟若是需要,来日回杞国,隰家送上几个随行。”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爽快。
“其实我更想要几个堪舆师。”姒安笑道。
“堪舆师,隰家也没几个,送一个可以,多了隰家堪舆师也得断代。”
原来,隰家家臣中,就有一户是堪舆师,老堪舆师有三个儿子。
老大自然是要接替父亲的衣钵,留在隰家,老三尚且年幼,只有老二可以送去杞国,也算是开枝散叶了。
姒安笑道:“一言为定,记得让老父亲好好教,若是不如大哥,我是不同意的。”
隰伯平哈哈大笑,不怕姒安要多好,只怕他不想要。
“小师弟放心,到时候,大哥小弟,你随便挑。”
隰家有的,高家都有,姒安没有开口向自己的老师讨要,而是问隰家能否送一个人。
隰伯平当然能领会姒安的意思——姒安把隰家当朋友。
两个家族友谊的开始,不就是从利益纠葛开始的吗?
阴雨蒙蒙的天气,农人也做不了什么,都在各自的茅草屋里休息。
对于奴隶,这是上天的恩赐。
隰伯平也是个妙人,特意找来两位四十多岁的老农,一来是询问今年的收成,二来也是给姒安一个了解的机会。
作为隰朋这个未来杰出外交官的儿子,隰伯平的察言观色自然不会差。
姒安对困在庄子里感到烦躁,他能感觉到,所以便想着找几个人说一说庄子的情况。
没想到姒安竟然会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兴趣。
索性叫来各种职业仆役,只要姒安感兴趣,就详细说一说,权当打发时间了。
这些最基层的信息,姒安在高府是学不到的。
-----------------
第二天,天气正如隰伯平所说,转晴了,而且是万里无云的蓝天。
“这个天气才适合丰收啊。”姒安笑道。
“是呀,”隰伯平接话说,“今年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
对于隰伯平嘴里的风调雨顺,姒安不置可否。
在他眼里,那些种地的人不挨饿,才是真正的风调雨顺。
他们的角度显然是不一样的。
不过姒安也没有强求隰伯平要和他一样,关注底层国人和仆役的生活质量。
春秋时期,奴隶时代,说这些话只会被当做疯子。
好好学习,回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善待自己的国民。
当杞国没有因为分给国民和奴隶过多的粮食而削弱,反而因此越变越强。
那时,奴隶主们自己就会解放他们的奴隶,进入封建时代。
才到午时(十一点),仆役回来报信,路上的水坑、泥坑已经全部填好,车马可以通行。
姒安终于可以回去了。
车夫似乎知道姒安急切的心情,不断催促拉车的马匹加速。
回到临淄城,时间预计快了将近半个小时。
马车先送姒安回高府,然后才送隰伯平回家。
“安公子,家主让您回来去他的书房一趟。”
姒安不用想都知道为什么,改良文字才刚开始,自己就跑出去了,一去三天,挨批也是应该的。
外出三天,他收获良多,挨批评也是值得的。
高傒的书房,家宴那晚姒安已经去过,不需要仆役带路,自己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