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刘氏半晌没吭声,此时默默看了眼儿媳妇,似乎在问:这能行吗?何苗微微点点头,示意婆婆尽管放心。
陶掌柜没想到这年纪轻轻的小娘子竟然如此豪气,搓搓手,摆出“五指山”,道:“小娘子好敞亮,我出五两银子,行不?”
五两银子!
冯刘氏饶是活到这么大岁数,也未如此轻轻松松地赚过五两银子!她惊讶得差点儿掉了下巴,几乎要控制不住脱口而出:“那可太行了!”
但她是个有眼力见儿的,看儿媳妇气定神闲没开口,自然紧闭嘴巴。
陶掌柜又试探地问:“八两,这总行了吧?”
“二十两!”何苗干脆利落地叫价。
“十两,不能再多了,我们这小店……”陶掌柜示弱。
“十七两!”何苗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十三两!交个朋友交个朋友。”陶掌柜攥紧了腰间的钱袋子。
“十五两,不买就告辞了。”何苗咬死不松口,作势起身要走,丝毫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别别,十五两成交!”陶掌柜最终狠下心,手指骨节都捏得发白了。
何苗粲然一笑:“好!拿纸笔来,我说,你写。”
为显示这家传茶饮制作的不易和复杂,她故意绕来绕去、添油加醋地讲了不少无中生有的细枝末节。
陶掌柜听得是云里雾里,只顾埋头疾书各类原材料及繁复的步骤。
最终,一手交钱,一手交方子,何苗成功赚到穿越后的第一桶金。
“恭喜陶掌柜,以后你家这馆子可就有独一份的特色了。”
“同喜同喜,日后若再有好方子,千万要想着我们馆子啊!”
何苗三人走出老远了,陶掌柜还站在门口恋恋不舍地相送。
……
“苗儿啊,你可太厉害了,你娘我今天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冯刘氏喜不自胜地搂着儿媳妇的胳膊。
要知道,冯勤奎打铁手艺数一数二的好,带着冯大壮日夜不休地熬在铺子里,一年到头也就赚个三四十两银子,这在村里都算是殷实富户了。
何苗一出手,鼓捣出个茶饮方子,就赚了能抵半年的银钱,可不叫人刮目相看嘛。
“娘,以后有机会咱们还能再卖更多的方子呢,对了,这钱……”何苗不知道冯家的规矩,想先探探口风。
冯刘氏拢过何苗拿着钱袋子的手,左右看了看,小声说:“这钱你赶紧收好,镇上人多,乱,千万别让贼人摸了去。”
“回家后,找个带锁的箱子,自己攒着,别告诉旁人,留住了,等我和你爹百年之后,你跟元朗也好过活。”
冯刘氏果然是个开明的婆婆,处处为儿女着想,不盘剥孩子。
何苗心里有数了,以后和婆婆相处起来,便也轻松些,不用太藏心眼。
折腾半天,已过晌午。
冯刘氏先到常去的绣坊,将陈秀娥做的几块绣花枕巾卖了,又在街角选了块空地,放下鸡蛋篮子,三个人靠边坐下,等待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