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依然自我感觉良好,以一种老人教育孩童的姿态微微颔首,笑的高深莫测。
之后,他也陷入了短暂的词穷。
他搜集了一下脑中的开场白。
发现无论是老爷子常说的‘老家挺好的?’,还是老太太常说的‘这丫头真俊!’,亦或许是朱标常挂在嘴边的‘孤很心疼你啊…’
这哪一句,都不适合作为他和徐达的开场。
想了想,他决定不想了。
直接抄刀子就上:
“这次北伐一场,实在是叹为观止,元人在马上的本事,确实是不容小觑…”
徐达点了点头,又想了想:
“值此一役,大明北疆,十年无忧…”
说着,他按在膝盖上的手又紧了紧,明明盛夏,却显出了几分萧条。
当年的红鬃烈马,已经离开他很远了。
朱雄英也有些感叹。
当年万丈豪情,如今英雄迟暮。
他相信,像徐达这样的人,宁愿马革裹尸,也不愿意如此的垂垂老朽。
想了想,他又温和了些:
“秤砣很好,比很多人都要好”
徐达笑着点点头。
他自己的孙女他了解。
如果不是那个个儿,他也不敢往宫里硬塞。
徐家的势力太大了,忌讳也很多,旁人只需要做到五成,就可以成为很优秀的太孙妃,可她却需要做到十成。
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
他笑着说:
“太孙的词,臣看了”
“俏丫头是个有福的人…”
朱雄英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认为他的脸皮,厚的有限,不太允许他写的情词被那么多人都知道。
那么肉麻的词,这跟当街出了个恭有什么区别!
他又状似无意的瞥了眼徐允恭,看他脸上毫无异色,甚至隐约露出很舒服的自矜表情,显然也是个知道内情的人。
缄默了半晌,他才干巴巴的说道:
“积福之家,自然养福气之女,有善之国,自然长道德太孙…”
“她是福女,我是太孙,阴阳相济,龙凤呈祥,也挺好…”
徐达无语至极。
这主儿的不要脸,已经是跗骨刑枷了…
你都已经这么害臊了,竟然还不忘了往自己脸上贴金?
一直沉默的徐允恭却显得有些放松,紧绷的身体也慢慢的松弛。
他爹大门出不去,二门迈不了的,可他却常年在外面溜达。
往常看朱雄英,言行有礼有节,举止雍容华贵,还是挺正常的。
这证明,朱雄英没把他们当外人,好!
这时,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义务说两句什么,在这份谈话中,加入自己的参与感,维持并且加深作为老岳父的光辉形象。
他搓了搓大手,脸上的笑容洋溢着独属于年轻人的功利:
“总归是臣一家的福气…”
事实证明,用一句尴尬的话,去缓解另一句话的尴尬,得到的,只能是更加尴尬。
朱雄英没搭理他,徐达也没搭理他。
所以他干笑两声,有些委屈的低下头去,不再说话了。
这时,徐达突然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将话题重新扯回到战阵之间。
他对这事不认生。
他似有缅怀,又微微带着些打趣:
“这次扫荡王庭,一战廓清漠北”
“从秦朝始,我农家皇室,打到捕鱼儿海的,殿下是头一个,怕也是,后无来者了…”
“总归没有辜负殿下一路的奔波…”
朱雄英又有些挂不住了。
拿着一个虚假的功劳,被当今最盛名的战帅,进行史无前例的褒奖。
这是一种极致的煎熬。
过了半晌,他干笑两声:
“大将军就不要笑话我了…”
“仗都是蓝玉打的,我也只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跑了些劳累罢了…”
徐允恭发现了新的切入点,所以他鼓起勇气,继续在两位大人物中间,寻找着自己的存在感。
就像是被风韵犹存的寡妇走进了自己的屋子一样,他笑着说:
“也不能那么说…”
“您以太孙之尊亲冒矢石,已经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壮举了…”
朱雄英看了他一眼。
对于徐允恭,他自觉,还是可以勉强放份。
所以他摆了摆手,以一副过来人的高大姿态,笑着说道:
“征战二十年,多少男儿死于他乡,多少男儿埋尸荒野…”
“可我没办法…”
“我是大明的太孙,我是,也只能是那把最锋利的刀,否则,何以镇得住手下的人心鬼蜮…”
说着,他还抬起头,以被挑起情绪的模样,用星辰似的深邃眼光看向远方,随口吟了一句诗:
“我与北风杀一场,飘来满院明雨香…”
“我…如之奈何…”
徐允恭心中腹诽。
你有个毛的手下人…
还与北风杀一场…
除了三两个侍读,四五个太监,六七个嬷嬷,你还能使的动谁?
真那么尿性,你怎么不把蓝玉撵走,自己挂帅啊?
你当个偏将也行啊…
可他心中腹诽,脸上,却是一副深以为然的进取感。
就像是一个提着酒壶出门,又打满酒回来的酒鬼,笑脸如花到口水横流:
“您高见…”
徐达瞥了一眼一脸逼样的儿子,觉得他猥琐的样子,实在是有些意气风发…
过了半晌,他才对朱雄英说道:
“听说殿下出征时,从来藏匕于身,枕鞘而眠,这倒是让臣想起一件往事…”
说着,他也学朱雄英的样子,像是被挑起了情绪,斜看远方。
之后,他才继续说道:
“当年,臣与常遇春大将军带兵路过洪泽湖…”
“依水草而居,那是难得的鱼米之乡…”
“元人把当地,圈了良田做马场,人杀了埋进土里肥沃田土…”
“盛夏时节,方圆几十里,当地阴寒刺骨,尸臭漫天,大军尽皆垂泪…”
说着往事,他微微皱眉,浑浊的眼透露着琥珀般的颜色:
“当时…臣和常遇春大将军说,要是再这么搞上十几年,我们的孩子,怕是连唐诗宋词都不知道是什么了…”
“常遇春大将军说,那就杀,替后人们争出来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