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逃命被推下战车的关系,楼令的模样看上去着实是有些狼狈。
出声让楼令前去取车的楚国军官,他一定误以为楼令为了逃命跳车,认定楼令就是个胆小如鼠的人,想要嘲笑才有这么一出。
其实,压根就是这名楚军的军官看错了。
当时楼令刚穿越过来满脑子晕乎乎,不是楼令自己要跳车,完全是楼令的族人担心驰骋过程车辆损坏会被压死,以至于车轮断裂之前那名族人将楼令给推下车。
楼令真的向前,现场的人止住笑声。
楚国军官等楼令接近三米内,一点动手的意图都不见,一脸诧异地问道:“你年纪这么小就上战场,家里的大人呢?”
当然了,原话不是现代的白话文,讲的也是楚国的方言。
楼令接受原身的记忆,会晋国话以及“雅言”两种语言,根本听不懂这名楚国军官在说什么。
刚才这位楚国军官是用“雅言”喊话,轮到楼令真的上前换成楚国方言,不用有任何的怀疑,就是想捉弄捉弄的意思。
而“雅言”其实就是周王畿那边的方言,也是当代贵族必学的一种语言。
楼令看到楚国军官没有动手的意思,讶异怎么和原身对楚人的印象不一样。
在原身的记忆中,大多数的楚人野蛮且不讲理。
那么,取代原身的楼令这是碰上一个另类了?
楚国军官开始往怀里掏,掏了一小会给掏出一块玉,笑眯眯地朝楼令递。
如果楼令没有接受原身的记忆,会被楚国军官的这一举动搞得迷糊。
这里要描述一下楼令的穿着和束发款式。
在春秋时代,所有阶级都有属于自己的规矩,其中包括穿着打扮。
楼令的原身是一名“上士”,由于家里穷的关系只穿一套木甲,束发却是有戴“冠”,不像普通士兵只绑着布,或插着一根树枝。
所谓木甲,真的就是木头做的甲胄,防御性能多少有些,只是真的寒酸。
有“冠”哪怕不是贵族也是准贵族,例如“士”这个阶层。
楼令的“冠”是一块竖起的木板。
楚国军官明显从楼令戴“冠”辨认出阶级,递出一块玉就一个意思:俺要俘虏你!
战场上抓俘虏为什么要递出一块玉?因为现在讲究的就是这么一种规则。
这一块玉可以是赔礼,也能是抵押物。
愿意被俘就将玉接过来,事后家族进行赎身,可以视作是家族买了那块玉,不用说付钱赎人那么难听。
如果家族不愿意赎人?那块玉就是胜利一方对作为特殊阶层被俘者的赔礼,也是买断被俘者的人生,可以想怎么处置就那样处置了。
所以,身份足够又有条件的人,他们出征会带上几块玉,不为其它别的,就是想俘虏几个敌军的准贵族或贵族玩玩。
接受原身记忆的楼令并不知道自己精确到几岁,模模糊糊知道已经过了十几年的春夏秋冬,最多不会超过十四岁。
无法精确自己几岁在春秋时代并不离奇,除非是有大夫爵位家族的核心族人,要不然真的没有人会帮忙记,也没有资格知道什么叫年、月、日,有哪些节日之类。
等普通人要有纪年的概念,要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大肆颁发年历之后了。
至于时、分、秒?那是近现代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