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穿越之初,贾瑜就曾跑到宁荣街的书坊上问过掌柜,询问他关于考科举的建议。
当时王掌柜说,一个名师在科举的路上比任何事都重要。
今日,贾瑜深以为然。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够将圣人经典讲清楚,讲明白,还能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不落窠臼。
王怀川就是这样的名师。
王家书房装饰典雅,用柏木做成的书案修长,做工考究,其后足以坐下数人,这是方便主人作画时所用。
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后方的书架立得整整齐齐,按着朝代分门别类规整清楚,令人一目了然。
贾瑜身着常服,端坐在王怀川面前,神色恭谨,他好像回到了曾经的求学年纪。
“所以老师,我们先从论语学起?”
王怀川在他面前背手而立,长长的直裰盖住脚面,和他侃侃而谈:
“自从南宋朱文公之后,世人读四书多以大学为首,论语次之。但实际上这个顺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他望着书房内已经装满书架的各色书本,说道:“常人先读大学,是为了学做‘大人’,这也是书中所谓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只有先做好人,才能治好学。”
“然而瑜儿你不同,你年纪轻轻就能写出‘少年中国说’这样的文章。说明你对自身,对万物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时候再读大学,不过是单纯为了学习圣人思想,用于科举。对你自身已经没有了补益。”
贾瑜被夸得稍微有点心虚,但是他大概也听明白了:
大学是用来塑造读书人的三观的,自己平白多了三十多年的人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三观和信条,所以不用再学了。
“那为何先读论语?”
王怀川抚须而笑:“论语最为中正平和,读论语是为了让你明白儒家的治学之心,从圣人的一言一行之中体悟,等你论语读的通了,自然也明白所谓的‘仁’。”
贾瑜似有所悟。
王怀川却还没说完,他又继续道:“从今日起,我们先学论语,再学孟子,然后学大学,最后以中庸收尾,同时学完孟子之后,你还要兼学韩非子和荀子等法家之作。”
他蕴含深意的总结道:“瑜儿,你要记住,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治天下者必是外儒内法,济之以道,此为千古不易之要理。”
-------------------------------------
王怀川平常看起来是个成天笑呵呵的老头,但是对于读书教学,却甚是严厉。
自从那日和贾瑜讲了讲教学安排之后,他便日日不辍,对于贾瑜的每一天的时间都有严格的安排。
王怀川规定贾瑜每天上午和他读书,研究四书里的微言大义,
下午则自行翻阅历朝历代的史书,或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等名人名篇,诗词歌赋均要有所涉猎,
晚饭散步之后也要温习今日所得,同时再练习一个时辰的书法。
每天学习的时间,必须超过六个时辰,并且每月一旬方能休息一日。
贾瑜初时尚且有些不适应,后来也渐渐习惯了,他就当是重新回到高三冲刺了呗。
在慢慢的学习过程中,他渐渐地有些甘之如饴。
后世很多人崇尚数理化等自然学科,渐渐丢失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书籍,认为这些是落后的,陈腐的,无用的。
贾瑜原本也是同样的想法,一直都是将这些和科举一起视作进身的工具。
但如今随着王怀川读书写字做文章,他逐渐抛弃了之前的想法。
如果说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是人类探索万物,追求天地之间奥秘时必须用到的双手,
那么四书五经这些代代传承下来的文章典籍,就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一刻也不曾停止跳动的心脏。
它是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或缺的内驱力。
明白了这些后,贾瑜逐渐不以读书为苦,反而乐在其中。
-------------------------------------
当然,在王家的日子也并非是只枯坐于案牍之侧。
或者说,从一开始决定带着紫鹃碧蕊两个小丫头一起来王家开始,
就注定了贾瑜的读书生活肯定不会平平淡淡。
这两个小丫鬟,紫鹃性格内秀,忠心且认真;碧蕊性格开朗,直率又大气。
两个面容姣好,钟灵毓秀的小丫鬟很快就引起了王家全家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