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执念,以爱之名 > 第47章 真我,一个需要被证悟的东西

第47章 真我,一个需要被证悟的东西

我起身离开他,径自去找那朵未拍完的不知名小花。

不要关系、不要爱情、我必须要开悟,这些话如同他的革命宣言,隔三差五就要拿出来声明一番。可是我这唯一观众与听众从未当面质疑过他的决心,更没有阻拦过。难道我不是试图和他保持同步吗?读他在读的书,看他希望我看的东西,思考他在琢磨的事情,陪他在灵性之路上行走……他这样一遍遍刻意声明,说给我听,所为何来?

为了让我对他不要抱有爱情的希望?

我自然是还抱有一些希望的,期望他回头,或者开悟后仍在一起。谁说开悟的人就非得独身呢?马哈拉吉不是照样有家室,克里希那穆提还有个女儿,修佛修道的人也有很多都是伴侣同修的。说不定某天我愿意和他一起修行,那样,更不妨碍在一起。

然后我突然想到另一种可能。就像真正要减肥、有决心减肥的人,不会天天把减肥挂在嘴上而从不行动一样,对某种宣言或信条坚定不移的人,恐怕也不必天天喊口号。世德是自己尚有怀疑和不确定吧,所以才这样一遍遍拿出来重申。

难道行动不是最好的说明吗,为什么他感到还有必要用语言?

我没有立下志愿要成为一个摄影师,只是因为喜欢就去做了,然后就成为。我需要天天对着别人喊,我要成为摄影师,不成宁可死,以此来表示决心吗?对别人呐喊的意义何在?

也许世德更多去做就不必不断发表革命宣言了。如果他真的不想要关系、不想要爱情,那就不必再和我保持往来,也不必像搭摩天轮后那样说什么“这就是爱”。他什么都不必说,只要不再见我、不再发出邀请就好。

所以,他终究是矛盾的,内心里还是想要,嘴上却一遍遍说着不要,最终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幸好我不会再对他说的话太过当真。

行动塑造我们,而非话语。

草坪上有人在放风筝,大人带着孩子,放着机器猫或孙悟空,孤独的老人怡然自得,放着红黑两色的飞鹰。我驻足看了一会儿,佩服那些放得好的人。

我放风筝的次数屈指可数,只在小时候和二十岁出头时放过,都是等别人将风筝先放起来,然后接过线轴跑一阵,仅此而已,完全无法独立放飞,也无法保持风筝持久飞在高空。符合空气力学的风筝身体,负责平衡的尾巴,长长的有可能被缠住绊住甚至断掉的线,尤其还有完全无法预料的风,变化无常的拉力……这些都令我抓狂,桩桩在在,都充斥着不安全感与强烈的无法把握感。

好笑的是,人们却常用放风筝来比喻爱情关系,形容男人是风筝,女人是那根线——或者告诫女人如何收放手中的线,好像放风筝是一件十分简单容易之事。这同样也是份位,除非男人邀请女人做掌控他的风筝线,甘愿被掌控,否则只是不相干的风筝与线,毫无关联,何来收放。

我现在自然是无此份位的,没听人家世德一再强调,“不可能和谁建立什么关系”吗。

又仰头看了一阵。放风筝是一种多么微妙的感觉,像是给它高空翱翔的自由,但又无可避免的成为一种操纵。而且,那条线是那样细不可见,长不可测,看似牢牢掌控在手里,但树木、建筑物、风、甚至别人的风筝线,历历都是威胁,随时可以使线断掉……

这一切,何尝不是我们处境的活生生写照。

曾经,当我以为世德永远属于我、永远不会离开时,一根来自他过去的线突兀地横切过来,于是我手中的线被割断,一切分崩离析……

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从不可得。

一切都可以很脆弱,爱情、关系、信任、忠诚,毫无安全感可言。似乎只要牵涉另一个人,便很难是安全的。我们或许能够把握自己,但即便对方是一只风筝,我们获准成为操控他的线,也未必就能把握对方。事实上,许多时候我们连自己也难以把握。

我对爱情毫无自信,对世德也是。

这同时也是谦卑,不狂妄地自认为可以把控一切,可以操纵外物与他人。

我顺着高空翱翔、几乎已不可见的那只红黑两色飞鹰的身影,想要寻找操纵它的那位老人。很想知道,他放得这样好,风筝线有没有断过。是从未断过,还是极其偶尔?他怎样看待这些事?

但是不知何时世德过来,牵我的手,“回去吧,我累了。”

“可是——”

“应该是刚才陪你坐摩天轮,透支太多。又说了许多话。现在只想回去躺一躺。”

“好。”

我顺从地和世德向回走,手牵着手。

生命也是脆弱的,我们犹如站立在流沙之上,不知哪一刻脚下以为坚固的地面就会开始陷落,死亡就会来临。但是,一个并肩而立生死与共的人,一双紧握不放开的手,或救人脱离于流沙,或陪同一起覆顶,何尝不是安全感。

对我来说,是人生至大安全感。

我抽出手在自己外套上抹了抹汗,又重新塞回世德手中,并用力握紧。他也紧紧回握。

晚上我们照旧欢爱,次日我离开,看到世德眼里有不舍之色,于是问他,“我走了,你会不会不舍得,会不会想我?”

他点点头。

我满意地笑了,“不见会想,我走了又寂寞,但在一起超过两天又想一个人待着,你说说你。”

他也笑,“老实说,其实许多时候都会想你,只是——”他没再说下去。

我明白这个“只是”。只是他不肯——不如说不敢——表达。是不想有负担。他对我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想承担任何责任,连心理负担都不想有。他希望我能够欣然接受目前的一切,然后还不要对未来怀抱希望。

小心藏起了我的患得患失,和世德挥手道别。

望着他的背影,无法不去想,目前这样下去,我和他以前的那些女人又有什么不同。一两周见一次,似乎主要目的是做爱,然后待两三天,分开,一两周后再见……如此循环往复,看谁耐不住先离开。我没问过世德,究竟有几次是他遇到了新的心仪人选,然后迫不及待地投入,离开了当前的所谓女友。

未必都是前女友们率先离开。即便是,也实在是被他逼的,谁好端端要一段这样畸形的关系。

但我能有什么选择呢。最简单的选择是离开他——也许还有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我能够,又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寻回?

既然说了要抱持,那么就照单全收一切。

其实我也在修行。只是世德的修行是灵性向度,而我是磨炼心性。

伏尔泰说,“迷信是吞没世界的火焰,哲学可以将它扑灭。”

关于灵性我还有太多路要走,而哲学的距离就近多了。可是我并没有从哲学中获得慰藉,反而似乎连原本自以为清晰的东西也变得不清晰起来……

伊曼努尔·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无法穿透感官的帷幔,真正的世界我们是不可能了解的,他把这一层称为“本体世界”;我们理解的只跟“表象世界”有关,也就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它们永远被我们的头脑影响,而宇宙的现实或许完全不是这样。按照康德的说法,也许就意味着世德所言的那种开悟不存在——并没有一个穿过玛雅之幕后的实相世界。

但是阿图尔·叔本华在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批评康德,他说,不是这样。

叔本华说,在所有的心理活动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意志,他称之为“生存意志”——一种永恒的对于求生和繁衍的追求。而这个驱动我们的意志是痛苦之源,一劳永逸的做法是从日常的挣扎中抽离,像隐士一样生活……

我从康德和叔本华身上看到了我与世德。我倾向于康德,世德却完全是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翻版。也许他也像叔本华一样认为,生命只是一场始终被阻止的死亡,走路只是一次始终被阻止的摔倒。

我知道叔本华读《薄伽梵歌》。事实上我最早知道《薄伽梵歌》应该就是从他这里。而我会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因为一醒,那时他啃各种大部头的哲学着作,我唯独对这本情有独钟,大约叔本华读起来不像其它人那样艰涩。而真正拿起《薄伽梵歌》读,又是因为世德。

我不是一个易受影响的人,但总愿主动趋近自己所在意之人。

叔本华给他的贵宾犬每一只都取了同样的名字——阿特曼。Atman,梵文,《奥义书》中的“自我”或“灵魂”。不知是否就是世德口口声声的那个“真我”。

哲学既没有扑灭也没有解答我的困惑。也许我需要重读《薄伽梵歌》和《奥义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听懂植物心声,我在末世带飞祖国魂穿之贪财天师大佬被国家特招了活久见,位面交易系统逼我当富婆小网红带着直播系统穿越直播修仙影洛幽兰:双生花娇软雌星际搞种植,大佬追捧疯抢拿我当炮灰?侯门主母掀桌了!四十岁,嫁给了初恋的儿子真香!穿越:将军夫人之山河共赴太子妃成长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