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公元1856年出生于紫禁城储秀宫。是咸丰帝的长子,生母是孝钦显皇后叶赫纳拉氏,也就是那个着名的慈禧皇太后。
如何登基
咸丰帝和慈禧生了二个儿子,但是那个死的早,所以一直载淳就成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1861年开始上学,到七月份的时候,咸丰就病危了,,随后召集肃顺等人为辅政大臣,立载淳为皇太子。随后咸丰在热河病逝,载淳就正式登基,同时尊自己的亲生母亲叶赫纳拉氏和咸丰的皇后钮钴禄氏为皇太后,就是后面历史上有名的慈禧太后(生母)和慈安太后(嫡母)。载淳叫清穆宗没几个人知道,但是他的年号很出名,就是
登基后所作所为
登基的时候载淳只有六岁。所以年龄很小,于是就慈安和慈禧两人一同垂帘听政。慈安是个没有野心的皇后,但是慈禧却不一样,权力欲很强。当时朝廷有三股势力,分布是咸丰任命的顾命大臣肃顺为首的势力,另外一股势力就是前面提到的咸丰的六弟奕欣,俗称鬼子六,还有一股势力就是帝后势力,当时慈禧太后一个人势力不大,所以他要哄好慈安,联络鬼子六。为啥是联系鬼子六而不是和肃顺一起呢,因为他先是让大臣申请,皇帝年幼,应该让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结果肃顺他们不同意。于是就和肃顺他们对立了,于是就联络奕欣,并且承诺一旦成功,清除肃顺他们势力,两太后听政,恭亲王奕欣辅政。奕欣得到策划的计划的时候,也是一拍即合,迅速联系外国势力,取得外国势力的支持后,不顾八大臣的反对,前往热河奔丧,表面是奔丧实际上是和慈禧联系,密谋政变。随后分别行动,奕欣最后取得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持,而握有兵权的蒙古将领曾格林沁等人也表示效忠两宫太后,于是在两宫的催促下,八大臣只得同意返回北京。随后两宫太后先行到达北京,做了政变的前期准备,肃顺等人护送咸丰的灵柩到达北京,结果一到北京就被革职拿问,随后肃顺被处斩,其它自尽的自尽罢官的罢官。
这时候的国内形势太平军还是发展的如火如荼,同时另外一军捻军也是蒸蒸日上。所以慈禧和鬼子六上位后,继续延续咸丰的政策,任用汉人地主武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陆续出来。先是曾国藩最终平定太平军,随后李鸿章收拾捻军。左宗棠也开始由一个浙江师爷逐渐成为一方诸侯逐渐帮助朝廷收复浙江很多地方。
慈禧太后一直贪恋权力,所以一直到同治帝17岁,才让同治亲政。在封皇后的问题上,两宫太后也不一致,慈安喜欢阿鲁特氏,慈禧喜欢富察氏,同治本人也比较喜欢阿鲁特氏,所以最终封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
亲政后的同治做的第一件事就很混账,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内忧外患下,竟然要求重新修缮圆明园。很多大臣都上书请求缓修,钱不是赔款就是打仗。结果年轻的载淳根本不听,硬是坚持要求重修圆明园。当然他之所以这么坚持最主要的是听慈禧回忆之前的圆明园的繁华,想为了讨得慈禧的欢心而已。
当然在最后几个皇帝里面,同治一直被认为至少比他父亲还稍微强一点的就是所谓的同治中兴,主要这个阶段各地的反叛被荡平了,国外势力这时候也相对消停一点,所以以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首开展了洋务运动,第一次开始向人家学习先进经验。这是他统治下的一大亮点。
如何死亡
但是在1874年二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误杀琉球船民为借口,出兵台湾,三月日本侵略台湾,这时候的清政府不是在维护祖国统一,而是为慈禧这个早该死几千次的女人在过寿。随后在1875年1月12日,得了天花的载淳在养心殿病逝,死的时候只有19岁。死后被安葬在惠陵,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
历史名人评价
原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贾熟村曾经这样评价他:同治帝载淳在位期间,经过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等人的倡导,也办了一些所谓“洋务新政”。因此,封建史学家称道这一时期为“同治中兴”。但是,所谓“同治中兴”却与同治帝载淳没有多大关系。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是其生母慈禧和皇叔奕欣。载淳幼年时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
作者评价
第一寿命短,第二在位时间短,人家说昙花一现,他年代短,连昙花一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