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收到军部的电报时,感觉莫名其妙,此时韩思德并没派人与他们接触,怎么军部就发来了谈判原则呢?
难道说,军部能未卜先知不成?
果然,第二天,韩思德就派代表到第三师,请求马上支援。
第三师有了军部提前的电报,很快就与韩思德部达成了《临时条约》。
果然,几天之后,日军集中第十七、三十五、十五师团和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共万余人,及伪军八九千人兵力向驻在宝应曹甸、车桥、泾口、凤谷等地的韩思德部主力实施合围,使韩部和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遭严重打击。
韩部近万人损失近半,韩带领残部突围溃逃。
新四军第三师不计前嫌,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出兵解围,接应韩部转移到淮海区,后又移驻皖东北地区,并给予粮草、经费的支援。
新四军的义举,博得社会各阶层舆论的赞扬和韩部广大官兵的感激,韩思德也亲自写信感谢新四军。
新四军当然不需要韩思德的感谢信,我党只需要韩思德能真心抗战,别搞内耗,别让日伪坐收渔利就行了。
其实谢轩知道,韩思德不可能真的感激我党,他的那封所谓的感谢信,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他特意给城工部发了一封电报,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狗如果不吃屎了,那还是狗吗?
果然,不久之后,韩思德就与我军发生了摩擦。
这是军事行动,涉及到两党抗日的政策和路线,韩思德部目前在我军的完全控制之中,地盘也是我军划定的,他就像洪泽湖的小虾米,翻不起什么大浪。
谢轩现在关心的是苏北清乡主任公署,章生北受伤之后,谢轩特意去了趟南京。
论活动能力,谢轩不输任何人。
况且,谢轩还是军统南京站长,南京站的电台,就设在行政院长周海家里。
谢轩在南京,第一个拜访的就是周海,不仅去了行政院,还去了周海家里。
在周海家,谢轩还见到了南京站的手下。
当然,对方是以周海亲戚的身份,谢轩自然也没有点破,他只是在苏州时,就给南京站下了命令,让他们“建议”周海,把苏北清乡主任公署主任换人。
除了周海这里,汪名兆、柴山兼四郎那里,谢轩也都去走动了。
当然,他走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周海要送礼,也要表忠心。
汪名兆那里,早要送重礼。
至于柴山兼四郎那里,只需要表明态度就行了。
三条这么粗的腿,谢轩只需要抱一条,他的目的就能达到,他这一圈下来,每条腿都让他抱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