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谦终于郑重回答:“回禀皇上,微臣决定陪着皇上拼一把,不管结局如何,此生无憾矣!”
这人说话很谨慎,暗示皇上你是主力,我是副攻。
天启皇帝已经很满意了,亲自上前扶起他,哈哈大笑道:“顾卿如此机敏果干,你我君臣合力,何事不成?”
顾秉谦受他那股强大的气势感染,顿觉信心增加了几分。
两人回到酒桌上继续喝酒聊天,互相举杯干掉一杯后,皇帝说话了:“顾卿,明天你就可以放出风声,就说吏部准备出台政策给官员加薪,至于内容方式不要透露,看看他们的反应,至于内阁首辅的事不要露出风声,后天朕在早朝上直接宣布同意朱大人告病还乡的奏疏,他就自动离任了,然后朕再宣布任命你继任首辅”。
为什么皇帝任命内阁首辅这么简单,任命六部官员却相当复杂?
因为大明朝的内阁是朱元璋取消宰相制度后设立的,当初的内阁是帮朱元璋整理公文起草文书的秘书处,内阁官员只是五品六品的小官,并没有处理朝政的权力,所以内阁官员就象老板聘个秘书一样,由皇帝直接聘用任命。
可是后来的大明皇帝越来越懒,一个国家那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总不能一直积压在秘书处吧,于是皇帝准许内阁成员帮着处理公务,这内阁成员的权力一下子就变得很大。
朝廷的那些高官大佬们就有意见了,我们这些一品二品的大员送上来的公文,你们这些五品六品小官给我们批复,这是不分大小王啊。
然后出现改革,具备处理公务资格和权力的内阁阁员由朝廷大佬出任,那些五品六品小官继续当秘书。
发展到后来,内阁成员们开始排序,首辅,次辅,阁员们依次排列,顺序一点不能搞错,哪个秘书要是排错次序,就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事故。
但内阁权力再大,在大明的官场编制上,却仍然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内阁成员只须皇帝一言而决,不需要其它部门的参与。
所以在大明,如果皇帝是个精明强干勤于政务的强势皇帝,那他的权力还是很大的,不会那么容易被文官们拿捏,可惜现实很遗憾。
天启皇帝留即将上任的内阁首辅顾秉谦喝酒聊天,酒喝了不少,话也聊了很多,成功地逃避了去后宫尽义务。
第二天,从吏部传出消息,吏部体恤官员们俸禄不高,决定推行给官员们加薪的制度,立刻引起京师舆论的重点关注。
手中有实权有机会捞银子的官员们兴趣不大,朝廷加工资,能加几个钱?但京师官员最多,许多人的职位没什么油水可捞,可以加工资当然高兴啊,就是不知道能加多少,于是关注的重点变成加薪的具体数字。
户部的官员有点怀疑,国库里一两银子都没有,加薪?拿什么加?加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