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锡荣之钦之原名锡芳在城人也少以孝闻及其壮也移孝作忠从戎安徽宁国府泾县屡着战功拨补把总后堵贼於官林与叶游府相协阵亡名标邑乘袁简垒诗云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忠其斯之谓欤司马迁日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微斯人其谁与归照 恩诏合世袭武卫其子景康雅不就矢志读书故乡党皆仰重焉善人有后信然
邑廪生孙保元拜撰
~~~~
天 葬 坟 记
天葬坟者留为骥公所居之室也在五都石溪口大小溪适当其冲明末清初大兵扰攘人俱远遁公独泣然流涕日退避无难吾父母之棺不能负之而逃可奈何意思彷皇急何能择遂於厅堂中营一穴而厝之始絮家而远举焉公实激於一时之孝心而精诚感动天赐其穴矣觇斯墓也系名相公暨安人夏氏墓前直接於康衢后旁依夫山麓右有三水合襟左有石龙环抱不惟秀气可嘉抑且丁财两旺至今令节炊烟子若孙咸冠裳而肃拜焉人莫不日留氏之庇萌长矣名之日天葬坟非虚语也嗟乎伯氏以孝子名亭韩吏部为之记其事徐君以忠义名室李青莲为之刻其铭兹留氏以天葬名坟安得不志之以示其后乎
章安后学鲍作雨顿首拜撰
~~~~
留姓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已(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扶余郡:即今双城市。黑龙江省设置较早的市(县)份。早在距今三~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双城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期,这里分布着肃慎族先民。公元前两千多年,肃慎族人向帝舜贡献矢、石。两汉时期称为扶余。南、北朝初期称勿吉,后期属勿吉伯咄部。隋朝时期属伯咄。唐朝圣历元年(戌,公元698年)后,伯咄为渤海国郑颉府属地。辽国初期属东京道滨江州乌萨扎部。公元十世纪渤海国灭亡,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所有。金国时期属上京会宁府肇州地。元朝时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境。明朝初期为奴尔干都司所辖之纳邻河卫(拉林河卫),后属女真四部之一的扈伦部属下的乌拉部。清朝初期属宁古塔昴帮章京。清朝康熙元年(壬寅,公元1662年)属宁古塔将军营;清朝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年)为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所辖;清朝雍正三年(乙已,公元1725年)为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属地;清朝嘉庆十九年(甲戌,公元1814年)设双城堡协领衙门,为双城设治之始;清朝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裁协领,设副都统衔总管;清朝光绪八年(壬午,公元1882年)设双城市厅,置理事抚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满族人)、民(汉族人)分治;清朝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归吉林省滨江道管辖;清朝宣统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设双城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为双城县;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废滨江道,由吉林省直辖,为一等县;民国二十一年(王申,公元1932年)日寇入侵,立伪双城县公署,归滨江省管;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27日光复,成立双城县民主政府,隶属松江省哈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双城为黑龙江省协辖。1958年8月1日设松花江专署,双城县归其管辖。1959年5月归哈尔滨市属。1965年8月又重属松花江行署管辖。1988年设双城市(县级),1996年11月5日重归哈尔滨市。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未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科举中省试被取录者)、医生、相命、丹青(画匠、买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皇帝和神仙,一般人当不上。古代社会,一个人出人头地的标准,就是好好读书,然后通过科举,当上大官,然后光宗耀祖,遗福后代。官员,是一般百姓,人够达到的社会地位的顶峰了。社会上哪个人不羡慕,科举当官的,毕竟官员,不仅仅自己不用付税,就连官员的家人,也不用交税,更别说那些辛苦的徭役了。但是啊,想要当官就必须要通过科举,科举是万人过独木桥,虽然艰难无比,但寒家子还是有机会通过这一途径,实现人生逆袭的。
~~~~
留氏在中国是一个不常见的姓氏,《百家姓》中未曾收录。据文献记载,留氏的渊源甚长。汉代有留长孺;三国有留赞,长山人,为吴国左将军;南朝留异,为陈国永兴侯;南唐时泉州人留从效,领泉漳节度使,封晋江恭王;宋代留正,任左丞相;明代留志淑,任过杭州太守、湖广布政司参政,可谓代有人才出。
留氏一族祖居﹝江苏﹞徐州彭城,汉献帝时渡江入浙,后裔分居东阳郡之衢州、松阳、青田、弋阳及南安郡之泉州、漳州、兴化、海口、建宁、潮阳、博罗、增城等地。
宋元时期,留氏由泉州迁福全,蔚然成为大族,后经分支陈棣、龙湖仑上、永和旦厝等地,现存人口无多。溜江村就在福全城南门,相传五代时晋江恭王留从效未出身时居住于此,故有留澳、留江的古名。村中现尚存留从效庙遗址,庙柱镌联:“神降彭城参日月,忠扶宋室壮河山。”留氏族人并保存下这本族谱。
同许多氏族一样,留氏把他们的根连系在上古的帝王唐尧氏身上。留氏的世代,便以留累侯计起:由此相承,至阳公四十二世,或依本姓,或从别号。自阳公至因公三十五世并相连。甘露二年避地始居会稽溪,遂居东阳。于是乎二郡:一曰安南郡,一曰东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