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的苏晓决定去附近的村里转转,现在不都是做点手工贴补家用吗,现在又不能拿出去卖,不就是以物换物啊。
好在苏晓他们家离附近的村子也不算远,当然远的也有,苏晓凭着两条腿走过去也费劲。就近转一下,有就有没有就算了。
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苏晓可算是看见了村子了,这一路上真是越走越荒凉啊,要不是有着原主的记忆,苏晓还以为自己是走错了路。
苏晓放慢了自己脚步,看着小路上的人们,三两个一起走着,手上都拿着锄头,戴着草帽,一路上说说笑笑的,突然苏晓也有点羡慕他们这种生活,在物资不充足的年代,吃饱饭就是最大事儿了,需求的不是那么多,人们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儿发自肺腑的开心,真好。
苏晓往村里走了走,这个时候的院墙还是篱笆的,并不像后世都是水泥砖墙,小篱笆都不太高也就一人高的样子,可以从外面看见院子里的人都在干什么。
苏晓走着走着都快走出村子了,才看见一家有一位老爷爷,在院子里,拿着竹条在编竹筐,老爷子身后还放了好几个已经编完的筐子,虽然不是苏晓想要的那种,但是聊胜于无嘛!
苏晓站在篱笆外面就喊“大爷,大爷,我找您问点事儿。我能进去嘛!”
“能能能,娃子你可别喊了。”低着头认真编筐子的大爷,猛的一听一个女孩的声音还吓了一跳。说着就站起来把院门打开了,让苏晓赶紧进来。
“大爷,我问您,这个筐子您卖吗?我想要几个,我这都转了好几圈了。就看见您家有这个筐子。”苏晓进屋就直白的冲着大爷说明了来意
大爷一听苏晓这么说就赶紧把苏晓拉进了屋里,“丫头,进屋说。”
“以前我家就是靠打家具为生的,现在这个情况也不允许我们卖东西了,也就编个筐子跟周围邻居换点什么贴补家用。你要是想要就随便给点什么吧,我们也不好拿钱的。”大爷小声的说,生怕有人看见说他是投机倒把,这么大岁数了可是受不了那个罪了。
“大爷,我得要不少筐子呢,不光是筐子,还得要筛子,晾东西的架子,背篓,篦子这些个都要,大爷你要是不要钱的话,我都给你算成粮食,您看成吗?您是要粗粮还是细粮。”
“成成成啊,粗粮就行粗粮就行,我个老头子吃细粮做什么,那不浪费吗?”大爷一听苏晓这么说,开心的不得了。
“大爷,我得要20个能装50斤东西的大筐,四个晒东西的架子,筛筐也得要20个,10个篦子,10个背篓,5个能装20斤东西的,5个能装50斤东西的,再要两个竹席子,您看您多久能做出来?”
苏晓要这些东西可不少,连大的带小的,加起来能有76个,也不知道大爷的工作效率高不高,能不能在去下乡之前全都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