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飞的军士营严禁克扣士兵薪饷伙食,良好的伙食标准保证了士兵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精气神。
军士营的训练场上热情高涨,士兵们龙腾虎跃,班长们嘶哑的呼吼声震耳欲聋。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训练场边竖起的几个鲜红色的大字标语,已经深深刻在军士营每一位士兵脑中。
宋鸿飞非常注重每一位步兵必须具备的“步兵五大技术”训练:射击、投弹、爆破、土工作业和刺杀。
良好的单兵技术,再加上良好的体质体能和战术动作,是一切战术训练的基础。
经过这段时间以来脱胎换骨式的整训,军士营士气高昂,精神面貌换了一个样。士兵们一个个身强体壮,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一举一动间都带着军人特有的虎虎生气。
络绎不绝前来军士营观摩取经的各个部队和各级的长官们发现,一支虎狼之师的精气神已然彰显无疑。
宋鸿飞尤其强调步兵技术训练要与战术训练紧密结合,他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很新颖、很先进的战术思想,包括“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小群多路攻击、三猛战术”等战术原则,整天带着官兵在训练场摸爬滚打,跑各种战术。
当然,宋鸿飞自己心里也承认,他是占尽了穿越而来开挂般的便宜,这些先进战术是后世的人们经历了多少年的战火经验,用鲜血和人命总结提炼出来的。
“装备精良的职业军人以专业和精悍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克敌制胜!谁人最强?我们最强!”是宋鸿飞灌输给军士营每一位官兵的战斗理念。
有了“民24式”半自动步枪、mp28冲锋枪和“民24式”通用机枪的强大火力配置,宋鸿飞制定的一系列战术战法和战斗编组不断得以实训推广。
“三三制”,是最基本的战斗队形编组,也是其他战术实施的基础。通常在一个步兵班内划分3-4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3-4人,各人分工不同,精确到个人如何编组战斗,一人负责进攻,一人负责掩护、警戒,一人负责支援,以有经验、有威信的士官或老兵任小组长。
“三三制”有多种战斗队形,如横竖一路、左右梯次、前后三角,根据敌情、火力、地形条件灵活运用。通常人与人的间隔约5-6米,组与组为20-25步(10-15米),以展开队形后便于指挥、联络、协同、利于战斗和运动的原则来确定。
三个战斗小组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又构成一个战斗分队,各级分队根据其作战性质、任务、范围等情况,都可适当采用三三制。
作战时,“三三制”编组的战斗分队呈扇面散布在战场上,队形疏散,火力集中,一个步兵班进攻或防御的宽度、纵深通常可达百米,可用最小的伤亡达到最大的战术效果。
“四组一队”,是班组的战术编制和配合,例如一个班12人分为4个战术小组。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一个战术分队有突击组、火力组、爆破组、投弹组、支援组、掩护组等,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这样各组的协同作战,其发挥出来的效果往往是“1+1大于2”。
这样的战斗编组和战术战法,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战斗力,以栓动步枪的火力密度根本玩不转,在没有大量装备自动武器的部队中是无法想象的,前来观摩取经的其他部队的各级长官可谓大开眼界,经受了震撼般的心灵洗礼。
华夏国的近现代军事思想,深深受到苏国的影响,苏国援建的黄埔军校更是全盘照搬了苏俄建军的经验,其教学中极端重视政治教育、主义教育,以至于军事课程、军事技术和军事专业的教学训练时间被过多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