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满不在乎地说道:“知道了。我这不是着急嘛!”
曹七噗哧一笑,见王大卫和王厚看向自己,道:“从时间上推算,快马足够从汴梁到秦州打一个来回。
所以,令尊王机宜肯定已经知道了你们的谋划。让我算算......应该就是你作《南乡子》的那天,对吧?”
王厚点头。
曹七:“那令尊有没有告诉你该怎么做?”
王厚:“没有。老头子就回了我一张白纸,一个字都没写。”
曹七:“那不是正好?你安心等着就行了,什么都不用做。嘿,我白赚一栋楼。”
厚先看向王大卫,又转头看向曹七:“有没有可能是我爹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毕竟他以前也没干过这种事儿,这次是头一回,手生。”
曹七眼睛睁得老大:“还能这样?”思考了一会儿,随即道:“不会。因为我知道很快有一件大事要发生。
这么看来,王机宜应该也预料到了,只是他不方便告诉你。”
王厚忙问:“什么事?”
曹七压低声音:“横山那边要败了。”
王厚愣住。
王大卫问:“在打仗?”
曹七:“是啊!从去年八月就开打了。”
王大卫追问:“我来汴梁也快两个月了,这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我一点儿也没感觉到啊。你怎么知道要败?”
曹七傲娇地扬起小脸:“哼,我就是知道......好吧,是我大哥说的。”
王大卫:“既然你们预料到要败,你家又是勋贵,那怎么不想办法挽救一下呢?”
曹七:“怎么救?”
王大卫眨了眨眼,试探道:“上书?或者......按照你们大宋的正常流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
曹七:“上书也得有人信啊!说不定还会被小人说成:反对新法,心怀诅咒。
等真的败了,没准儿那帮人反倒会把失败的原因扣到我大哥头上。
拗相公身边现在都是这种人。苏子瞻已经自请外放了,你们听说了吗?”
接下来,在王大卫和王厚的追问下,曹七也做了一次说书先生,将苏轼遭受的私运案详细讲解了一番。
王大卫听得津津有味,只是心中疑惑:曹七嘴里的拗相公跟度娘说的王安石是一个人吗?
既然穿越了,得找个机会跟他好好唠唠。
讲完苏轼的案子,曹七意犹未尽,继续讲起正在进行的横山战役。
让王大卫没想到的是,本次宋夏之战居然是大宋这边先挑的头。
去年八月,时任庆州知州的李复圭看到东京城里变法搞得风风火火,猜测新官家跟以前的几位不一样,大概要锐意进取、做个一代雄主。
不甘寂寞的李复圭想要拔得头筹,于是派遣大将李信带三千人马出荔原堡,夜袭夏兵。
结果李信大败而归。李复圭一怒之下斩了李信,想了想又不甘心,继续派其他将领出击。
这次效果不错,也可能是运气不错,斩首数千。
西夏怒了,集结重兵准备报复。李复圭怂了,收缩兵力严防死守,同时上报求援。
消息到了汴梁,守旧派一顿嘲讽:让你们瞎折腾,看,折腾出事儿了吧!看你们怎么办。
变法派的两位主力:王安石和韩绛双双请命,赵顼最终选定韩绛宣抚陕西。
韩绛,字子华,真定灵寿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三,第四名正是王安石。
治平四年正月,英宗病逝,赵顼即位。六月,时任三司使的韩绛上书指出差役法的弊端和危害,需要改革。
正是这次上书吹响了变法的号角,当时的王安石还在江宁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