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文做丞相已很多年,当时朝廷已是风雨飘摇,各地反叛不断,而朝廷中又有党派之争及宦官与中央决策机构之争。圣武皇帝加之前六代,共七代皇帝都是宦官拥立,所以宦官势力权倾朝野,朝中大臣几乎都要依附一个宦官集团做靠山。而当时宦官集团内部也因权利出现了斗争,以致出现皇权被架空,各种势力更替左右朝廷的局面。
圣武皇帝登基后很想改变朝廷的乱局,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见了些成效,但终因宦官势力太大,圣武皇帝利用其他宦官扳倒了拥立他的宦官,但帮他的那个宦官势利又变大起来。在这样一个朝廷之中和一个性格刚强的皇帝相处,潘炳文总是小心谨慎,为明哲保身,他做事总是三思后行还模棱两可,也许唯唯诺诺的大臣更容易受到强势皇帝的青睐,潘炳文和圣武皇帝相安无事的合作了很多年。
虽然潘炳文貌似在皇上面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但实际上潘炳文心里藏着一颗想做权臣的心。他初登相位时,朝廷的官员都出自其他门阀贵族,都有他们庞大的势力群,而他潘家是当时的小门小姓,朝中自己的党羽更是少的可怜。为了抗衡其他门阀势力,他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大力提拔姓潘的同族做官。这样很多人为了仕途,明明不姓潘也改姓了潘。潘炳文的小儿子潘高更是骄横跋扈,明目张胆的卖官鬻爵。有一年一个姓郑的人在科考前送了他几百两银子,求他让主考官在科考中给他通过。他让人把姓郑的名字记下来,交给了当时的主考官,结果阅卷时主考官找不到潘高给的纸条了,就去问潘高该考生的名字,结果潘高也不记得,又没处去找那人,于是潘高就让主考官把该科全部姓郑的考生都录取了。因此当时的人都说潘高是“白衣丞相”。
又到秋试的时候,圣武皇帝命杜宇飞主持,自然报名科考的人又纷纷前来贿赂,潘高、秦雄等人也各有名单给他送来。杜宇飞让人把各考生送礼的金额和潘高、秦雄等人递来的名单都分别记录在册,然后交给了皇帝。皇帝虽然没对名单里的人处罚,但也都有批评。
杜宇飞因经历过多年科考不第的辛酸,深知寒门学子的不易,就立志从自己改变因财取仕的规则,所以他主考时对考生的真才实学非常重视,批阅卷子全部以考生文章的文采见地为标准,当科录取了三十多人,并且将这三十多人科考写的文章都上墙公示,让大家监督评判。
杜宇飞的做法很快引起朝野震动,潘高、秦雄和那些送礼贿赂的人更是对他怀恨在心。潘炳文因杜宇飞总讽刺他才疏学浅,还因自己提拔姓潘的人这件事,被杜宇飞说成天下举子皆姓潘,早就对他心怀不满,只是因圣武皇帝喜欢他的文采,朝中也有些官位较高的人护着他,没有过硬的把柄一时很难把他扳倒,所以才迟迟没对他下手。现在看他这么嚣张。潘炳文有些坐不住了。他决心用计谋来整治他一番。
到底潘炳文会用什么计谋来整治杜宇飞?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