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卿底事。
他们能置身事外,就不想靠前一丁点儿。
已经够高处不胜寒了。看这故事设定,也没法造反啊。
这些人么,肯定有点理想化的,可关键就是她进来了。
进了贾府。
还顶着林大姑娘的名头。回头,可能也姓林了,所以,叫林妹妹,林姑娘的人多,她也应对如常。
写这种小说,或者去比如高门府邸唱曲儿,是不是都要这样先声夺人?
前面三四回,没意思,就不请了。
所以,这个故事信息量太大了,古人要这么说话。
谁能够听得懂啊。
至少我是不能。
我看都看了好几回,才看得半懂不懂的。
回到原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虽然戏谑,但其实就是我分析的这样。
革职的贾雨村恢复了官身,进京跑官,不假。但应天府这种,已经要天子过目了。
说白了,就是这个事情已经真的闹到了御前。
而不是先前,虚虚实实的。我估计吧,也不是真的想让天子知道的。
说不上来,就是这么一个感觉,就像天子上面已经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吧。
不知道的事情也不说了,免得贻笑大方,但孤身千里投亲的林妹妹,成功将要带到的信息都带到了。
当然,不可能是她。
就是唱戏的时候,之前贾雨村见过她念书的时候,有两个伴读的小丫鬟,走掉一个。
估计看戏的,都知道啥意思了。
非得到御前唱一段苦情戏么……但巡盐御史林如海家的,想都知道,盐商要倒霉了。
总之,《红楼梦》里天子不出,就是要留给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吧。
这些八旗子弟么,谁家祖上没显赫过?所以,到了顶都会挑剔,不对,不对。
我家还留着个什么,改天拿给你们看看,还真就不是这样。
或者说,显摆吧。
那戏就没法唱了。
回到原文,我们现在知道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唱戏,要想得到满堂彩,一定要迎合更多的人的认同。
曹公戏听多了,很擅长抖包袱,就是这么设定林妹妹的出身,草根逆袭。
而从姑苏林家的扬州,千里进京告御状。
那些想挑剔的,就会化身薛蟠所代表的盐商,都安静了。
或者,也很出乎了巡盐御史林如海他们的意料吧。
贾雨村去了应天府,审理此案。而贾雨村假托鬼神之名,只说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魂追索已死。
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然后,贾雨村写信给贾政和王子腾等。
这些官场套话且不管。只说,这里盐商赔钱是肯定,要命的是销户吧。
人死了。金陵薛家,没有了薛蟠这个人?
薛蟠就在京都贾府住下了。
看看薛蟠,原文提及薛蟠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
幼年丧父。参照清宫皇子,薛蟠是继承家业的大爷。
不能养在内宅妇人之手,死了爹啊。而其余兄弟和薛姨妈,又有男女之防。
五岁上就性情奢侈,他薛家大爷就得告诉外面我家缺什么就不缺钱。言语傲慢,天家最骄傲,贵族血统,而且五岁就知道说这种贵族才能理解的话。
我现在看都费劲。
也就是,薛蟠五岁就像了薛家种,可以跟着出去见世面了。
完全不用担心,爹死久了,兄弟有想法。五岁就可以学着管家了。
这是薛家大爷薛蟠。
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
可以理解为时间分配合理,别人认真学习,辛苦工作。他一早做完了,多的时间没处打发,还能斗鸡走马,赢了钱去游山玩水。
五岁就成才,也能理解咯,天才,而且一直就比别人聪明。
继续看原文。
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第四回)
到他手上,薛家作为皇商,原本的经济事物,他都掌控,还有闲暇重修祖父紫薇舍人已经断了的关系网,走到天子近臣跟前。
像当时特许经营且属于天子家族的垄断行业,比如皇家矿产,皇家园林等。
这属于内务,内帑,天子家的私产。而朝廷户部属于外,国库,内外薛蟠都搭上了线,支领钱粮。具体事物,自有手下伙计老家人去办。
薛蟠接手,薛家生意蒸蒸日上,他广开财源,处事老道,有钱大家赚,薛家伙计和老家族人都信服他。
人比人啊。
其实写薛蟠,和写贾宝玉的文字差不多,都说不爱读书,一点用没有……云云。
真的吗。
说不出,为了配戏?一个人唱戏,多没意思。
所以,八旗子弟,有的会认领一个角色。可视作到了宝玉,他就来串戏。
薛蟠也是其一。而且比宝玉强,他一早当家做主。
这里已经发现,《红楼梦》喜欢正话反说。宝玉好看,通过林妹妹的眼睛写的,她就不是唱他们的戏的。
所以,看宝玉,好看。
要像写薛蟠这样啊,五岁死了爹,所以早当家了。
薛姨妈也管不了他。少年得志,直到在盐案这里栽跟头?
香菱,冯渊且不说这个葫芦案。
看这些,好费劲。完全不是现在的白话,而且这些以前都是禁书,看多了,出不来。
又不能考科举。所以,肯定言辞华美,费思量,就是要么烧脑,要么就跟现在的游戏。
好玩又好看。
年轻人容易把持不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