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乐一乐,自己这不是活得好好的。韩洋是自己的发小,从小学便一起踢球,大学更是和自己一起考入了交通大学的法学专业,自然,两人也是法学院院足球队中的成员。
他和韩洋不算青梅也算竹马,看到韩洋还在为自己的健康担心,魏乐倒是挺感动。
不过“为没能抢下高球控制权而沮丧”是什么意思?合着最后还是没能从彪形大汉那占到便宜?怎么现在还在在意这事!
魏乐随后仔细看了看韩洋的足球能力数据。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在面板最下面的一行字:
*以上数据范围均是1~20,越高越强。数据是针对业余球员、学生球员的数据,请不要以此和职业球员做对比。
魏乐心中了然,于是仔细看了看韩洋的其他数据。
他给出的评价是:快,但除了快什么都没有。
韩洋的“双速”,也就是“爆发力”和“速度”两项都赫然是绿色的17,而“强壮”“弹跳”则是中规中矩的黄色,分别是11和12。
韩洋的精神属性,包括“意志力”“勇敢”“工作投入”等都是黄色,分别在11-14不等。但是让魏乐给出“什么都没有”的结论的,是韩洋的其他属性。
除了“射门”和“远射”勉勉强强是11之外,其他的技术属性就基本没有超过10的,而“技术”更是惨不忍睹的5。
难怪韩洋的踢球方式一直都是把球踢远,然后靠自己的速度生吃对手。如果说贝尔的单骑闯关被称为是“传给三秒后的自己”,那么韩洋的便是“传给面前五米的自己”。
而能否成功突防取决于面前5米是否有对方球员。
说实话,这样的能力在业余足球实际上很吃香,尤其是在野球场上,门将更多选择开大脚,而中场球员很难贯彻明确的战术安排的时候,把球踢远,人去追球显然是突破防守的比较稳妥的选择。
但是在职业赛场上,专精速度而技术不出众的球员并不能获得多大优势。如今活跃在顶级联赛的高速边锋,大多数都拥有比较精湛的技术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比赛中成为对方防线的突破手,而不是本队进攻的终结者。
可以说,重要的并不是用速度吃掉对方,而是在突破对方之后做什么。毕竟速度是优势,或许有优势的人很多,但是如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则是众多速度型球员的研究课题。
就像是被很多球迷津津乐道的“贝尔生吃麦孔”,贝尔的表演被人们记住,不仅是他表现出的“冲击力”,更是在用速度获得优势后,稳健的射门与传球。
抛开这场欧冠小组赛“生吃”萨内蒂和麦孔的表现不谈,贝尔在这场比赛也接到队友列侬的横传,面对国米门将塞萨尔的冷静低射让塞萨尔毫无办法。
而韩洋显然是缺少将优势转换为胜势的能力,在院队比赛中,一旦面对但凡有点能力的边后卫,就容易轻易交出球权。
看来应该有时间跟他说说这事。魏乐心中想到,不知不觉,他已经在以球队教练的思考方式去看待足球问题了。事实上,魏乐在加入院队后很快成为了队长,也已经在开始代行教练指责了。
在他获得系统后,他就思考了很久到底该如何应用这一系统。大部分球迷或许或多或少梦想过自己能作为一名挥斥方遒的主教练,带领自己的球队走向巅峰,而身处大学的魏乐更是一名足球经理的向往者。
原本,已经在法律系读书的魏乐的未来或许也就是毕业后在律师事务所做几年整理卷宗、约见当事人的活,再寻求有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如今在他看来,物尽其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他或许有实现梦想,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切尚未可知,魏乐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但是冥冥中,他觉得如今担任院队主教练或许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而不久前一场大伤,让魏乐柱起了拐杖。医生嘱咐他:“如果老了还想走路就先别碰足球。”扔掉拐杖没多久的魏乐深知虽然自己对足球的理解颇深,但是自己单薄的身体显然是扛不起剧烈的运动了,从球场转战教练席也是顺理成章。
一般来说,在魏乐所处的这一阶段的足球比赛,尤其是在校园中的足球比赛,很少有专业的“教练”参与训练和比赛,一般来说,训练内容甚至比赛阵容都是由队长以及“相对有资历”的人制定的。
而还好,魏乐没必要担心自己“资历不够”,空有系统而无处使用。
但这也说明了在基层青年足球这一领域的不专业,人们对足球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然也不会有心花钱“请”教练来带无关紧要的青年比赛。而“排资论辈”的恶习也导致了这个阶段比赛水平相对较低,球员受伤风险相对也更大。
如果自己未来有能力,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魏乐暗下决心。
就现在,还是要多试试系统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