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中秋节。
这是杜云凉在京城中过的第九个中秋,也是第一次一个人过中秋。
中秋没什么特别的,唯一的活动就是赏月,唯一的意义就是团圆。
曾府十分人性化地放了一日假,能回家的都回去了,不能回家的要么去走亲访友,要么就呆在曾府里,和主家一起过中秋。
杨老夫人对下人一向仁厚,每到节庆都会给下人额外赏赐,名唤“节礼”,今年还是依照惯例,送月饼。小厨房早在半月前就开始赶工,准备了枣泥、山楂、果仁、红糖几种馅料,按北派做法,做了不下二百个,可以给每个人都分上好几个。
大厨房也没闲着,他们的任务不注重数量,但注重质量。因为他们的月饼是要送给曾府的友人和同僚的,需要格外精心设计和了解情况。哪位大人是从哪个行省来的,当地是吃什么式样的月饼,有什么讲究避讳,哪位大人爱吃甜,哪位大人爱吃咸……这些都要一清二楚,十二万分的,小心,免得惹祸。
而同族众人,远近亲戚之间,就要多用点心思,不送月饼这种不实用的东西了。杨老夫人虽然平时有些健忘,但一到八卦的时候记性格外好,族中哪支哪房哪个人今年怎么怎么样了,都说得头头是道,那些八百年前的恩惠龃龉,她更是如数家珍。闲来无事,就叫来女伴们喝茶聊天,或是让媳妇和女儿坐在一堆听她讲故事。
所以她准备给亲戚的节礼格外贴心,真正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一个不少,一点都不需要曾老爷过问。作为曾老爷的贤内助,杨老夫人算是尽到本分了。
整个曾府上下都沉浸在准备节礼和准备家宴的忙碌之中,杜云凉后知后觉。中秋前一天,她刚刚给曾居道跑了一天腿,去景夫人的娘家附近打听消息。没想到街坊们嘴都很严,她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卖梨的小哥那儿打听到景夫人前两日悄悄回到娘家,身边没跟着人,可能是回来求助来了。
这消息格外宝贵!傍晚时分,她兴冲冲跑回曾府,发现曾府大门口站着几个仆人,全都喜笑颜开,肩挑手提着各种包袱,正在和守门的道别。几个守门的嘴上说:“记得替我老太太问好”之类的话,那边的就笑着回:“一定记得,明日多多辛苦你们了……走了走了”
乱嘈嘈之中,杜云凉不敢过去,等那些人说说笑笑地离去,她才以极快的速度冲进门,刚跑进去两步,就被人叫住。
“哎!哎!你这小子怎么老是风风火火的,这么些天了,进门也不给我们打声招呼?”一个守门的大声说。
还好现在天色暗,灯还没点起来,杜云凉才敢回过头去,表现出歉意,并粗声粗气地道:“唉,看我这死脑筋,真是不好意思了,我初来乍到,只顾着埋头干活,忘了跟兄弟们打招呼,是小弟不对,是小弟不对,大家再恕我一回吧,以后绝不会这样了”
那守门的也不是成心跟她过不去,听她如此说话,觉得这是个不会拉关系的老实人,语气软和几分,又道:“听你声音,好像年龄不大,你叫什么?今年多大了?”
“唉,我叫曾阿凉,今年……十六”杜云凉吹牛不打草稿,眼睛一闭,横竖都是胡说八道。
“哦,也不小了,我听你声音尖,长得又不大高,还道你十三四岁呢,我说三爷干什么弄个孩子在身边儿,不嫌碍事儿吗?”那守门的喃喃道。
杜云凉心里不忿,难道她真的和十三四的男子一样高?不会吧,她可不算矮小。
那守门的看起来还挺喜欢她,又问了一句:“明日就是中秋了,你不回家吗?”
“啊?明日就是中秋?我还不知道呢”杜云凉有点意外,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就中秋了,她来的时候,大厨房刚开始准备打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