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最后一场是策问和诗赋,朝廷考策问一般都与时政有关,前段时间有一个府遭受了蝗灾,李延清觉得,这次的策问应该就是与防治蝗虫有关。
都说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若不是朝廷救灾救得及时,也不知道多少百姓要背井离乡,卖儿卖女以求生存。
李延清叹了口气,这个世道就是这样残酷,本就生产力低下,一年到头都指着地里的那点出息,结果唯一的那点产出都被蝗虫吃了个干净,百姓生活实在艰难。
当时蝗虫来的时候,李延清都可以想象当地的百姓是有多么的绝望,最关键的是,已经快到秋收了,若是蝗虫来的早些,百姓们还来得及再种一茬,可秋收这个节骨眼儿再种也来不及了。
拿到卷子一看,果然,策问就是考的蝗虫防治的方法。
从这一次院试的题来看,可见本朝的皇帝是个务实的,也是个真的把百姓放在心里的皇帝。
李延清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把他知道的关于蝗虫防治的方法,全都写在草稿纸上,又整理一下,让它变得有条理,最后再将其遣词造句一番写到试卷上。
翻过试卷,就是诗赋题。
一看题目,李延清笑了,这学政挺直白敞亮啊,一点也没有挖坑。
请以春天为题,作诗一首,可五言可七律。
现在是秋天却以春天为题,为何?李延清疑惑不解。
并收回刚刚说学政敞亮的话,这是不挖坑吗,原来这不挖坑才是最大的坑,哼!他们这届学子走过的路都是学政的套路!
正当李延清思考学政的用意时,抬头看见了他在策问一题打得草稿,恍然大悟。
秋天代表着丰收,而春天代表着新的希望,学政这是想借着院试,让考生们作诗鼓舞安慰遭受蝗灾的百姓呢,这事儿干得好,还可以让皇上知道他虽没在受灾地,却也关心着当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