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做的正好,咬上去豆角易碎有弹力,特别是里面的汤,肉和豆角的味已经充分地融入汤里,滔上一勺,拌入高梁饭里,饭粒油光发亮,闻着浓香诱人,吃上一口,回味无穷。吃饱再喝半碗鱼汤,做汤的鱼是用盐过的,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上萝卜清炖,这个炖了一上午,白白的汤上面飘着几个青色的葱花,一青二白,喝着非常解腻。
吃罢饭,奶从里屋里提出半布袋白面交给娘,说是包饺子。我们当然也全部留了下来,爷那桌的小辈们除了大堂哥外,其它都不允许喝酒的,所以不喝酒的几个堂哥也来帮忙包饺子,奶看了看灶屋这么多人,又看爷他们还正聊得欢,就转门回她房间了。
灶屋里包饺子的菜,奶早就拿出来放在桌上,五斤五花肉,加上整整一筐萝卜,还有一捆葱。人多力量大,有切萝卜的,有和面的,还有切肉的,灶屋里站满了忙碌的人。我和小七被安排在上屋剥葱。小七悄悄告诉我:“姐,今年咱奶咋这么开心哩,都没有捽盘子,还给白面包饺子,俺从小就吃过一次白面包的饺子。可好吃了。”说着还用手擦了擦不存在的口水。
原主可没有奶的记忆传给我,可能是认为无关紧要吧。我用手指着小七的嘴巴也悄声地说:“羞不羞,天天就为了这张小嘴,等以后姐有钱了,天天让恁吃白面饺子,让恁吃个够。”小七感激地看着我,自从上次让他看到我的神力后,小七对我说的话更加信服了。
好吃不过饺子,胖胖的饺子一口咬下去,全是馅料,萝卜放的多,吃起来还不油腻,我一人吃了两大碗。奶瞅了我好几次,我当没有看见,直到奶的脸越来越黑,呼吸加重时,我才果断地放下碗筷,溜之大吉。
第二天早上,娘找出了花儿姐出嫁时我们穿衣服,只穿了一天,娘收起来,今天又给找出穿上,叶儿姐穿的是以前娘年轻时穿的对襟棉袄,粉红色棉布做成,偏瘦的二姐黄黄的头发在后面盘起一个锥鬓,用一根梅花银钗给固定,额前有几缕短的碎发缩卷着,让柔弱的小脸多了一丝俏皮。我和小七自然是不用绑头发的,整个冬天就我俩天天戴着棉帽。
二娘有次还笑话我说:“哟,恁看俺家四妮,天天一个帽子盖了大半张脸,这么好看的脸白瞎了,还这么皮,天天跑着玩,从哪能看出是一个小妮,谁看谁不说是一个小子呢,以后长大了,谁敢要哦。”
大年初一走自家,要去给自家长辈拜年,我们一家五口穿戴整齐后,就来到了上房,桌上放了一盒花生,和一包点心,那是款待乡亲过年互走相拜吃的,我们很自觉地没有去拿。
大爷已经陪在爷的身旁了,地上还放了几个蒲团。我们四人向爷、奶磕头后,奶给了我们一人一个铜钱,我还准备向大伯拜年拿红包呢,五哥赶紧拉住我,我回头看着五哥,眼里充满疑惑。
五哥凑近我耳朵说:“别磕,以前磕过,没有钱给的,别的堂哥都不磕,咱们也不磕。”
哦。我点头,苦下脸,原本如此,这个家除了奶,就大伯有钱了,他都不给,那别人想给也没有啊。
有大伯在,爹在爷面前是上不了脸的,于是爹领着我们四人,走村串户了。一上午嘴甜的好处在这里展现地淋漓尽致,中午我们回家,我和小七俺俩的口袋里、手里,装满了各种吃的。而二姐和五哥两手空空如也。在村里走了一圈后我也发现曹家在这里好富啊。除了族长家可得一比,其它的不能相提并论的。不过乡亲都很热情,只要你去他们家,都笑脸相迎,把为数不多的吃的,招待我们。我和小七拿的吃的,全是这家一颗花生,那家一个红枣,加在一起就这么多,可见我们多受欢迎。还有一家自己都没有吃的,我们走时却非要送我们一颗萝卜,当然我们是坚决没有要的。
今天中午的饭菜是昨天上午的一些剩汤又加了点白菜给煮出来的,馍馍也恢复了定量,虽然不好吃,但是是热乎的。看过了村里的人家,我更吃的津津有味了。
每年的初二大姑会回来,奶规定家里谁都不许出门。停了好几天的火堆又给点燃起, 花儿姐的回礼中两匹绸缎,奶给爷他们俩人做了两套棉衣。
人靠衣装马靠?,这句话一点没错,我和小七去上屋时就看到奶和爷坐在上屋的椅子上,不远处的火堆把屋里照的亮亮的,奶身穿深篮带印花绸缎连襟棉袄,头戴同色绸缎抹额,抹额上绣有蝙蝠图案,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参杂在黑发中被一根银钗整齐地固定在脑后。曹老爷子穿着同样深篮带印花绸缎对襟棉袄,稀疏的头发全部梳绑在头顶挽成一个圆,用一块四方绸缎给固定。两个端坐在那,真的像大户人家的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