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穿越遇李白 > 第七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七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一)

在大唐,送别诗多以缠绵伤感为主。但有一个人,把送别诗写成了“励志诗”。全篇不写离愁别绪,而是在满怀激情地慰藉中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你猜对了吗?就是这首《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是谁?据考就是董庭兰,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着名琴师,陇西人。是开元天宝年间的着名音乐家。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两曲,就是他的作品。

当时,董庭兰是吏部尚书房琯的门客,因房琯被贬,而不得不离开长安。后高适与董庭兰在睢阳短暂相聚,离别之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送别诗中常见的那种凄清缠绵,而是饱含了诗人出自肺腑的慷慨赠言。

高适,唐代着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齐名,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豪迈,多表现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高适性格豪爽正直,常纵酒驰猎,并以古之大将军自诩,狂狷之气不亚李白,《别董大》便足以见其风采。

高适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与李杜不同的是,在安史之乱中,高适是力挽狂澜的那一位。

天宝八年(749年),高适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他成为了唐代历史上仅有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

套用现在一句话,高适是把自己守边戍国的理想与实践结合起来了。正因为如此,其边塞诗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诗中剑气和豪气,不逊李白,还多了李白所不具备的雄气。

正如评价所云:高适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着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果给高适一句话,我愿意这样说:“武彰文气,诗因武雄”。

(二)

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高适感慨很深,因此写下他的“第一大篇”《燕歌行》。

它成为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实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高适对东北边塞的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最着名的一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共28句,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写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第二段写战斗过程,“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第三段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第四段写战斗的结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长诗最后,高适发出这样呼唤:“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三)

公元757年,一支唐朝军队突入围攻睢阳的叛军敌营,与之展开激战,解救睢阳之围。在纵马厮杀的刀光剑影中,有一位两鬓飞霜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不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而是名满天下的盛唐边塞诗人领袖——高适。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在五十余岁的人生暮年,披挂上阵,吹响了出征的号角,开启了一段壮丽的军旅生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明:被悔婚后,朱元璋悔不当初镇南:十万大山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唐商穿越异时空的幸福生活地窖里的朱元璋剧透两千年,皇帝们都崩溃了穿越异世之基建狂魔公主,快请陛下赐婚吧大明从资助朱元璋开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