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少微微一笑,接了话:“爱学习是对的。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讲‘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我看呐,不只是我们从业者,就是普通市民,也应该懂得水下考古工作的意义。”
“啥意义?古代是古代,当代是当代,现在好不就行咯?”一直没说话的黎海平船长,忽发一问。
王逸少突然想起,论航海经验,老船长是没得说,但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可能还跟不上。
整理了下思路,王逸少才说:“您看,现在咱上海港口的吞吐量怎么样?”
“很大吧,到底有多大我也说不清。排个世界前几位应该可以吧?”黎海平说,“我就在这长江东海之间运货,生意都还可以的。”
“是嘛,能排前三,老黎你也受惠,”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王逸少又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么好的发展,既是靠今天‘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也是因为文化的惯性。要知道,在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就促成了我国和世界各国,在物资交易、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传播和交流。”
“你的意思是,我们有那个底子,所以今天我们提倡‘一带一路’就更有底气?”
“对呀,准确说,这叫底蕴。”
“所以,你们在水底下挖呀挖呀,是为了证明我们有这底子,唔,底蕴?”
王逸少笑起来:“也可以这么说吧。丝路文化遗产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互鉴,到了当代,丝路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了。现在世界文化交流频繁,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很大。这格局就是,既要对丝路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又要在这个基础上,为沿线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考虑到黎海平的文化水平,王逸少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一些,诸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资源提供平台”,“提升中国与伙伴间经贸往来的规模与质量,部分解决中国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风险问题,为中国推动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外循环提供重要依托”这类高度精炼的官方用语,都只字未提。
果然,黎海平咂摸了一番后,点点头:“我听懂了,就是说,我们这些国家通过海洋进行交流合作嘛。说到这个,我想起,我们黎家好像是在清朝中后期,就在岛上居住了。那个时候,也不让对外交流啊,祖辈们一直以捕鱼为生,生活吧也就那样。再后来……”
再后来,便是一段凄风苦雨的屈辱历史,整个国家民族都蒙受了深重的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方才改了山河换了人间。
“解放后,可好多了,除了捕鱼,我们还可以出海做运输,日子也有盼头了,”黎海平忆苦思甜,忽而问,“要不,王队再多讲讲海上丝绸之路?还没到海星岛呢。”
【注】海星岛,岛名为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