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到《超仁水下课堂》第三十九期。
宝子们,在第三十七期的微课里,超仁带大家简单梳理了“长江口四号”沉船的发掘情况。
时隔一期,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长江口四号”沉船项目已经有了新的进度。目前,船体已完成了整体抽沙清淤工作,对于船型我们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请容许我先卖个关子,不急着说沉船的船型。这一期,超仁打算跟宝子们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船。
如果您看过《超仁水下课堂》第三期,您应该知道,“四大古船”中有一种船型叫“沙船”。
在这期微课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不清楚的宝子们,可以回看第三期微课哦。
我们知道,中国的古船,总的来说有平底船与尖底船两种类型。前者,适用于北方内河和沿海地区,后者则活跃于南方海域,因为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沿海沿岸泥沙比较少,水深海阔、浪急,而且还多岛礁,尖底船不容易翻船。
“四大古船”里的沙船,就是一种平底船。至于另外三大古船,全都是尖底船。它们是福船、广船、浙船。
先说说福船,请看船模全图和局部高清图。福船活跃于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大多数使用了水密隔舱技术。
这种水密隔舱技术,在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所谓“水隔舱”,是在龙骨和船底板的基础上,固定抱梁肋骨和隔舱带,然后将船舱分为多个互不相通的舱间。经常用收纳盒的宝子们一定会明白,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管理缩存放的物品。同理,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也方便了船货的管理,同时还提高了货运效率。这可以说是水密隔舱技术的一大优点。
但这种技术更大的优点还不是这个,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便是“安全”。试想一下,在航行过程中,就算是个别舱体突然受损进水,也不影响其他的船舱。
宝子们可以看看这张动图演示。(播放动图)
最迟在唐代,水密隔舱技术已经投入使用。到了宋元大航海时代,水密舱技术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这种技术在欧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史料记载,是在18世纪末。
因为水密隔舱技术坚固好用,直到今天它还活跃在我们的制船工业里。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录。在当今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技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注】
好了,说完了水密隔舱技术,我们再来说说福船的其他特点。首先,福船体积很大,能装载很多人货,再加上,它吃水深,稳定性好,抗风力强,还拥有特别的双舵设计,因此成为了远洋贸易的优选。
当然,作为buff叠满的福船,不可能只是用作远洋贸易,它也非常适用于作战。宝子们非常熟悉的戚继光将军,所率的水师的主力舰船,就是福船。
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福船的船体也在发生变化,原本平稳宽阔的造型,慢慢向瘦窄型转变,显得更为轻便快捷。
我手里的这一只船模,是我的好同事张驰亲手制作的,是前期福船的典型样式。怎么样?是不是很霸气?
最后说明一点,“福船”虽然出现得比较早,但它的名称是在明朝才正式确定的。《明史》有载:“福船耐风涛,且御火。大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炮床。”
我们再来说说,“四大古船”里的广船。顾名思义,广船产自广东,是当地各地大型木帆船的总称,细分下来有东莞“乌艚”、新会“横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