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混乱的只是欧洲,大明安安稳稳的环境下,张天赐还是能好好的做自己的研究。
电子枪的小型化研究落下了帷幕,陶成道转身回去继续研究自己的高精度车床。
用他的话来说:“要为大明日后的登月,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天赐听到基础两个字,偶尔也会撰写一些在科学史上无用或者被淘汰的小发明,主要目的是编辑成册,主要用来给后人开一开脑洞,告诫后人搞科学不要一板一眼,偶尔也可以看向一些‘看似无用’的方向。
除了编辑书册,张天赐也在将集成电路复杂化,并且开始从物理上的逻辑电路编程,逐渐替换到电子程序编程。
化学部每天则在研究,应该如何制造品质更好,显示更加细微的显示器。
冶金部被独立出去,划分到大明矿产公司的旗下。
离开科学院的当天,赵铁泪流满面,说是舍不得张天赐离开。
登云道人病重,如今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的徒弟则每天都在照顾着登云道人。
可能是因为好友病危,正阳子每天也是无精打采,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下属,整天看着二人一起种下的杨树发呆。
张天赐对此无能为力,生死无常,便是自己也做不到生死人肉白骨。
又是半个月之后,登云道人还是去世了。
临去世之前,登云道人和张天赐交代了后事,希望不要将他下葬,等日后大明能够登月了,将他埋葬在月亮上。
对于这位大明功臣的愿望,不等张天赐发话,朱元璋直接拍板定下。
因为化学方面卓越的贡献,朱元璋也为登云道人追封了“造化公”的爵位,只是可惜没有子嗣,连个继承造化候的后人都没有。
在登云道人火化骨灰的那天,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郭老舍也来到现场,将产量最饱满的一株变异水稻跟着一起火化,当做对登云道人的纪念。
“若是没有两位道长,便是杂交水稻和择优而育再厉害,土地对大明的百姓,依然不过是施舍。”
正阳子喃喃自语:“还是张少傅的功劳更大。”
郭老舍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
洪武十年,十月。
最新一代杂交水稻出世,将亩产一千斤,一跃提升到了一千二百斤。
这次的消息,朱元璋没有选择继续压下去,而是发布在报纸上,向老百姓宣布这个喜讯。
一千二百斤是什么概念?两个零头就相当于下等田的亩产。
当然了,这指的是之前没有化肥的时候。
现在民间的下田轻松就能四百斤,中等田六百斤,上等田八百斤都不是问题。
在农民中传承了千年的亩产口诀失效了,随着化肥的使用,大明的粮价越来越低,如果不是朱元璋出手补助这些农户,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弃田进城打工。
科学院这边,张天赐的计算机越来越复杂,以至于经过这一年的完善,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