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回头看见王氏向自己走来。“英儿,织造局的船只估计要在济宁府待上四五日,咱们先在岸上去个合适的地方休息些日子。你这些天净是晕船,折腾的不行,在陆上休息些时日也好。我已提前书信约好了我在济宁府的远房表哥家里暂住,咱们这就过去便可。”
这时姚顺从船舱也出来了,他蹒跚着走到码头上,恭敬地对王氏道:“大奶奶,东西我都叫人规致好了,带的贵重的细软我也都带好了。”
就这样王氏带着姚英,雁南和姚管家一块下了码头,往济宁府城里头走去。
济宁府是大晋国出了名的大省,地处大晋的最东边,东临东海,北面渤海湾,西朝栖山,南接苏杭圣地,一条大河自西向东贯穿济宁府全境,自古以来都是往来商运的必经之地。自世祖仁皇帝开辟海上商运贸易以来,此处从来都是各地航运之人的必经之地,当然也是各地商人的落脚休息之处,当年真是繁华盛景,一时无二。可自从南海赵家开辟了新的航道,相当一部分生意人也就不再此处停留,不过若想通往京城,走济宁府的水道还是最快的,所以济宁府还是响当当的第一航运之地。
姚英面上蒙着面纱,跟着王氏后头往城里走,一路上却见着与京城大不相同的景象。街道竟不似京城那般东西南北明晰、处处方方正正。多亏了王氏自小就在江南水乡长大,自是对着弯弯曲曲的街道再熟悉不过,到没有走丢。路上尽是酒肆人家,不少女子穿着异域风情的衣衫,坐在门口当垆卖酒,虽说这些女子长相一般,可满眼尽是另一种放纵的风情,倒是让姚英大开眼界,却把雁南吓得恨不得闭着眼睛走路。
拐过码头正对着的街巷,就见到一个相对安静些的街道,一个马夫驾着车,正四处张望,见王氏一行人,便凑上前来,用十分济宁府的口音问道:“敢问夫人是苏州织造府王家大姑么?”
“正是!”王氏答道。
那马夫立马恭敬地抱拳作揖,道:“济宁府府堂衙门黄老爷叫小的来接您,快请大姑上车吧!”
王氏一行人随即上了车,那车夫行车倒也快速,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济宁府的府堂衙门的侧门,姚管家和雁南背着行囊,王氏领着姚英从侧门进了府堂衙门的内院。
才一进去内院,就见到一个身形闪躲、畏畏缩缩的身影在内堂的角落里偷偷地四处张望,那身影看见了王氏进来,就飞也似的窜了出来,众人吓了一跳,只见那人快步朝着王氏奔去,姚英忙要把王氏往后拉,可那人却在王氏面前来了个急刹车,竟稳稳地站住了。
姚英刚要上前拦住那人,只听见王氏却十分平静地说道:“表哥?近来可好啊?”
“表哥?”姚英这才细细端详此人,“原来他竟是婶娘的表哥黄老爷?”只见那黄老爷虽年近四十,却肥头大耳,脸上圆圆的,除了鼻孔出气和嘴巴说话的地方以外,竟都堆上了肉,连眼睛都挤得快没了。圆咕隆咚的肚皮鼓鼓的,腰带却扎的很紧,似是要撑破了一般。
黄老爷见到了王氏不知为何,格外的激动,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把所剩无几的眼睛更是挤得连条缝都要看不见了。“大表妹!这么多年了,你还是像当年一样美!”
王氏却依旧淡然笑道:“都是半老徐娘了,哪里还有美可言了?”
黄老爷一个劲儿的摇头,十分肯定地说道:“真的!我还记得那年你出嫁的样子!你现在跟那时比真的是一模一样啊!一点也没见改变!还是当年那样美啊!”
姚英见他这么激动,倒觉得有点浑身不自在,她回头看看姚管家和雁南,他俩也是一脸的不解。可她瞅着婶娘,却一点表情变化都没有,似是对黄老爷这般热情毫无察觉一般。正当姚英站在原地尴尬着,一个十分刺耳的声音却穿过了远处的长廊传了过来。
“她是美啊!那人家当年不也是嫁给别人了吗?!”
姚英眯着眼仔仔细细地看着长廊那头,一个不比黄老爷瘦多少的婆娘从长廊里快步走过来,看她那眼神、那架势,恨不得要把黄老爷和王氏一块囫囵个吞了似的!别看那婆娘长得粗壮,可身子却矫健得很。几步就从长廊里头窜到了内院中,她飞快地站到了黄老爷的身边,把他往旁边一挤,成功地把黄老爷挤到了王氏视野外。王氏虽还是那样一脸平静,可那婆娘却阴阳怪气地说道:“多年不见,倒是不见你变老啊?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