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什么资料,你赵大爷可是做了多年的老钳工,一丝一毫的差距都逃不过我的眼,更何况这栋房子呢。”这时,屋里听到谈话声的孙太爷柱着拐杖走出来。
瞧见孙太爷柱着拐杖现身,张宇和赵大爷立刻前搀扶,这位可是院子里的瑰宝。比起隔壁院落那位传说中曾为红军做过鞋却耳聋的老太太,孙太爷一家才是实打实的英雄人物。孙太爷如今已逾古稀之年,早年曾在国家尚未建立之时,四处采购各类紧缺物资,历尽艰辛送达我党各个根据地,并散尽家财,更是先后送别了参军的儿子和孙子两代人,如今孤身一人。
而且孙太爷为人处世令人敬佩,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因此院中人都对他极其尊重。孙太爷也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真谛,院中无论哪家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都喜欢找他咨询意见,往往他都能给出极具智慧的建议。
“孙太爷,您出来散步呐!小心脚下哦。”
“去去去,我自己能走,不用扶。”孙太爷看见两人过来搀扶,眼神中充满笑意,挥手示意。“你们刚才在这儿讨论什么呢?”
“孙太爷,我琢磨着马就要班了,发现房子有点漏水,想着提前修缮一下,等工作开始怕就没时间了。”张宇转身指向房子,“您看,这房子挺高的,赵大爷刚才也说大约有48米,我就在想能否在中间加个隔板把它改造成两层?”
听完他的想法,赵大爷眼前一亮,这个时代每家每户都为住房发愁,许多家庭七八口人挤在两间屋子里,婚后也只能简单地拉个帘子作间隔。“你这个想法不错,具体给大爷说说。”
“赵大爷,您看,这房子虽只有48米高,但楼用来休息已经足够宽敞了。”张宇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房子向赵大爷解释。
“小宇,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络,这房子改造得好啊,我正头疼儿子要结婚了,单位分不到房子,不知该住哪儿。你这么一说,问题全解决了。”赵大爷激动地拍拍手:“小宇,你等会儿,我去找你王叔,让他来看看怎么改造。”言毕,赵大爷也不等张宇回应,径直走向前院。
不久,前院的王叔过来了,听取了他们的构想,测量了房子的尺寸,又敲击了几下墙壁。
“小宇的想法我看可行,我们院子的房子建造得较晚,用材都是乘的,只需在墙开个洞嵌入粗木,再铺设一层木板,支撑个二三十年没问题。”
到了晚,小姑和姑父回到家后,得知他的想法,立即与赵大爷、王叔围坐一起商量如何加盖二层。
商议妥当后,张宇请了两天假,王叔召集了他的徒弟们,加赵大爷带来的轧钢厂徒弟利用下班时间前来帮忙,房子很快便搭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