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见陈萧然翻动《金刚经》还道他在看什么武学秘籍,上前一看不由得大失所望,定睛一看却见书的封皮微微凸起,似有异物在内,便告知陈萧然。陈萧然伸手一按,这《金刚经》果然有夹层。原来在藏经阁时光线昏暗,陈萧然又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些,是以至此才发现此经书的奥秘所在。
此时陆若云也凑了上来,低声道:“这《金刚经》在少林寺藏经阁中,既然内有夹层那藏的必然不是凡物,咱们不如取出来瞧瞧,说不定能寻得脱身之法。”陈萧然依言小心翼翼地撕开封皮,其中果然有几张草纸,上面写道:
“此经阐释空性,乃佛门之大智慧,而非世俗聪明才智。若能体悟空性,即可见性成佛。然贫僧好武成痴,虽经方丈师叔点化仍冥顽不灵,所感所悟皆难脱世俗,困于武学。习武虽为外道,然余穷尽一生仍困于桎梏,可悲可叹哉。
佛之所谓‘空性’与武理颇有相似之处,可谓本出同源,皆在明悟破相、去执、无我。
凡夫执着世间名相,汲汲一生,无非为名为利,而寻常武夫则大都为武功招式所惑难臻化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通晓相即非相,则纵使敌招千变万化,于我皆如虚幻,身随心,心随意,不闻不动,不惊不惧,而后伺机而动,一招制敌。”
陈萧然读到此处,忖道:“这位前辈果真是绝世高人,如此看来这《金刚经》中的部分注解多半也是出自他手。这位前辈身在佛门却醉心武学,倒也算奇事一件。”思忖过后,继续读了下去:
“如明悟相即非相,则可放下执着。凡夫追求名利,到头不过是过眼云烟,汲汲追寻,终归尘土。只有放下执着,方可明悟本心。而习武之人亦有执念,或因虚名,或因痴心。若抛不下执念,则身心惧为其所束,又焉能到达彼岸?余苟延残喘之际方知此理,实可叹也。
凡夫俗子与人交手之时往往放不下自身情感、名利,心有所系则身有所缚,若斩不断这些羁绊则将止步不前,武功再难精进。而高手即便逃得感情、名利的束缚也往往放不下胜负之争,贫僧钻研武道数十载仍是求胜心切,终是落了下乘。
习武之人亦执着于武学招式,宝刀利剑,然绝世高手寻常招式便可取人性命,飞花摘叶亦可伤人。若执着于招式、神兵则将困于桎梏,难以超脱。若能放下执着,则出招时随心所欲,无往不利。”
这几段话没有一句在讲武功招式,却包含了高深的武理。陈萧然自幼聪慧,于武功招式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但却一直无人教授其武理,此事见了这无名僧的见解如醍醐灌顶,自是受益匪浅。陈萧然还待要再看,却听林婉说道:“萧然哥,先别看了,天就快亮了还是先寻脱身之法。”陈萧然向外一看,此时已经过寅时,天空已不似早先那般昏沉沉,只怕再过些时候天就要亮了。
陈萧然见情势危急,脑中思忖不断,但终难有两全之策,迫不得已只好道:“待会我先出去与他们争斗,引得他们前来围攻,你们再伺机逃走,到时我再另寻脱身之法。”
陆若云和林婉俩人齐声道:“不行,要走一起走。”
陈萧然摇头道:“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若不这样咱们都走不了!你们先到山下客店等我,若辰时我还没回去,你们便不用等了。”话音方落,还未等二人回话陈萧然便从身上撕下一块布料,遮住面目,冲了出去。
少林僧众见陈萧然冲了出来,纷纷围了上来,却仍留了不少守住洞口。陈萧然见状,不由得腹诽了几句。
陈萧然左右环视,并未见到普善和尚,自忖他应在不远处坐镇,也不及多想,故意压低嗓子叫喊道:“秃驴们,进招吧。”
陈萧然看了无名僧所留的纸笩,心境澄明,又知“后发制人,先发制与人”之理,便不敢贸然出招,只好出言相激,众僧听了陈萧然一言登时便又几个沉不住气攻向陈萧然。
少林武功众多,七十二绝技又均是高深武功,故而这些围攻的僧人使的武功各有不同,叫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陈萧然静心凝神,于片刻间分清前胸、后背及左肩处有敌来犯。前胸那人使的是般若掌,后背那人使得是伏虎拳,而左肩那人使得是则是小擒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