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窝头、棒子面糊糊这样的粗粮,恐怕也要优先供应孩子们食用。
所以他特意点了这么多食物,吃不完只能现场解决。
最后剩下八个杂粮馒头、两个白面馒头和一些咸菜。
杜卫国让黄桂兰打包带走,给孩子们吃,点餐时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
其实这些都是他受后世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尽量注意分寸的同时,仍不免展现出一些穿越后的“后遗症”。
当下,面对这一举动,黄桂兰彻底抵挡不住,心防瞬间崩溃。
随后,小杜带着他们来到于淮海家取走旧褥子和旧被子,并让王洋找来一辆平板车,帮忙将物品送黄桂兰回家,毕竟东西确实不少。
小杜还特意交代,那些旧被面子、褥面子和窗帘等都留给黄桂兰自行处置,不必退回。
就凭那些旧被面子、褥面子、窗帘等物件的价值,本就足以抵偿费用,怎么可能舍得丢弃,也就小杜能做出这般慷慨之事。
黄桂兰坐着平板车回家,一路泣不成声,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王洋深知,当初自己回家将杜卫国相助的事告诉卧病在床的父亲时,全家人都痛哭流涕,这个时代,人人都处在困境之中,家家户户都举步维艰,能够真正从根源救助他人实属不易。
通过近一个月与杜卫国的朝夕相处,王洋更深入了解到,不仅自己得到了杜卫国的帮助,眼前的黄桂兰也同样受到接济扶持,此外,杜卫国还收养了一位孤儿妹妹,救济了一位孤寡老人。
更何况他还是军队中的佼佼者,工作不满一个月就因表现出色而获表彰晋升,而在短短一个月内做了这么多大事。
这样的人,已不能仅仅用“优秀”来形容,他既有菩萨般的慈悲心肠,又有金刚般的坚定手腕,既能扶弱济困,又才华横溢、品质出众。
黄桂兰最质朴的评价便是:犹如天神下凡。
黄桂兰虽不懂何为爱情,但她明白,此生除了杜卫国,没有任何男人能走进她的心灵深处。
然而,她会选择将这份心意深深埋藏,永远不表露出来,只愿远远地望着他,这就足够了。
正是这种质朴无华的爱情观念,尽管她已婚八年并育有四个孩子,但实际她现今仅28岁。
按照常理推算,自此以后,她的生活或许将与情欲无缘。
这或许也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吧。
9月1日,星期二,正是迁入新居的日子。
小杜同志特意调休,王洋也随之调休,而王霄因正值夜班,亦能出席。
自明日开始,小杜同志将转为白班工作,告别夜猫子的生活,下半月才会夜班,与王霄轮流值班。
参与者除了王洋、王霄外,还有于淮海、向北方、于茉莉、黄桂兰、殷老六、崔木匠、巴特等众人。
向公子与王洋清晨即受杜卫国指派前往左家公社迎接左大娘和左蓝。
除蒋东方和郝山河外,其余基本都是杜卫国穿越后结识的伙伴们。
现场气氛颇为热烈。
所谓搬家,其实物品并不多,连一件家具都没有,除却黄桂兰亲手缝制的被褥、床单、窗帘外,便是衣物鞋帽,以及一些炊具如锅碗瓢盆、水杯茶壶暖瓶,另有一些书籍,其中最具价值的便是一台收音机。
整个搬家整理房间的过程不足一个小时,在殷老六和崔木匠这样的行家里手的帮助下,迅速完成。
卧室的床铺一律采用军绿色,窗帘也不例外。
其他物件均被分类放置在柜中,外表整洁有序,展现出一种强迫症式的简约收纳风格。
书桌椅子及客厅的四把座椅,黄桂兰皆为其制作了军绿色的棉垫作为乔迁之礼。
展示在屋内的,仅有客厅右侧墙悬挂的4张奖状,卧室五斗柜左侧摆放着收音机,右侧是一只小型座钟,书桌则摆放着两张照片框。
一张是杜卫国祖父在世时拍摄的全家福,另一张则是小杜参军时身着戎装的照片。
除此之外,室内并无其他展示品,一切都收纳妥当。
小杜同志对新家十分满意,干净整洁,线条简约,恰是他心中理想的住所。
能够受邀参加搬家,意味着小杜视他们为朋友,因此大家纷纷送礼物。
于淮海赠送小杜一套完整的茶具,珍贵的白瓷制品,因其了解小杜偏爱简约之物。
向北方赠予小杜两只暖水瓶,六个军用绿茶缸,一只大洗衣盆,三只白底绿面的洗脸盆,可谓实实在在的实用之选。
王霄则送一套纯色的厨房餐具,共计十六件。
于茉莉赠送小杜一套精装版《水浒传》和一套精装版《三国演义》。
殷老六送给杜卫国一只精致的小座钟,经信托商店辗转淘得,花费高达8元,足见其心意。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