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年,唐玄宗亲手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开元盛世,将年号改为天宝。
一般认为,这是唐玄宗自认为可以放心做太平天子的标志,也正式宣告这位英明了半世的大唐天子,进入到了贪图享乐,懈怠朝政的危险时期。
也就是在同一年,王维出山,担任左补阙之职,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呢?讽刺的是,这是一个专门讽谏规劝皇帝的岗位。
上有所好,下必其焉。
由此也诞生了专门为讨好皇帝而作的应制诗,这种诗作几乎全是歌功颂德的内容,事实证明,即便是再出色的诗人,在这种限定条件下,也很难写出什么让人惊艳的作品。
王维也不例外。
他在应制诗这种题材里的巅峰之作,应当是《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之所以试题会这么长,原因就在于原作是唐玄宗写的《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从这两个诗名,大家应当就能明白何为应制诗了。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和王维过往与以后的那些诗作相比,这首诗作在灵气上也也是有所欠缺,它只取得了两个小小的成就。
第一,唐玄宗的原作《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已经失传,无人知晓其内容,但王维这首奉合而作的应制诗,却流传了下来。
第二,这是唯一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应制诗,独一无二。
在诗里,王维不是绕着唐玄宗打转,而是巧妙地写他在阁道上的望中所见,由此也就跳出了应制诗难以摆脱的狭窄内容和陈词滥调等通病。
除此之外,王维身为一名杰出画家的眼光与构思,也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展现。
远处山水形胜、近处宫殿园林,以及云雾里的双凤阙和烟雨中的万人家放在同一幅图画中去想象,那就是帝都之春的一幅长轴画卷了。
王维巧妙地利用阁道登高望远的特点,把视野从宫中荡开去,让格局狭窄且流于肉麻吹捧的应制诗平添几分大气。
或许这就是一名天才诗人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吧?
难怪有人是如此评价王维这首诗的:结意寓规于颂,臣子立言,方为得体。应制诗应以此篇为第一。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到天宝九年,对王维来说,是一个影响后世人对他评价的年份。
一来唐玄宗开始变得骄奢淫逸,自傲自大,听不进劝谏之言,而王维作为言官,却只进奉讨好谄媚之语,似乎和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清官差距颇大。
二来那是奸相李林甫大权独揽的阶段,王维和李林甫之间,似乎也能保持相安无事,甚至还有些交情。
如此一来,等李林甫遭到清算之后,人们再反过头来评价这段历史,就自然会对这几年平安顺畅的王维,多有微词。
然而,事实上,根据史书记载,王维除了应制诗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与唐玄宗君臣之间的故事流传,从舞黄狮子一案与唐玄宗信奉道教这两个事实,也可推论,王维和玄宗之间,并没有太亲密无间的关系。
相反,可能玄宗对王维这个人,也算不上太多的欣赏与喜欢。
李林甫呢?
王维确实也给李林甫写过恭维附和的诗作,其中不乏有一些肉麻之语。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大意是说,我担任左补阙的司谏之职,朝政却无阙可补。献上我的诗文,只觉得还不够水准。我只能吟咏您的诗作,朝夕仰慕,如沐清风。
的确,一般人读这种词句,都会下意识把诗人和献媚的小人形象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愿相信这是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的王维所写。
但这就是事实,也是历史人物的复杂多面性。
然而,世人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皆有所图,王维又是在李林甫身上图的是什么呢?
名气?他早已不缺,即便不入仕途,也是公卿权贵的府上常驻宾客,诗画之名传扬天下。
仕途?可王维的仕途一步一个脚印,也没见受到额外的关照和提拔。
唐代盛行干谒之风,向皇帝献赋求官的士人很多,甚至不乏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大文豪。
李白说自己遍干诸侯,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杜甫说自己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相比李杜而言,《王维集》中看不到献给皇帝的辞赋,干谒诗也只给张九龄写过。
再说回李林甫此人,他最着名的典故,就是成语‘口蜜腹剑’的主人翁了。
《资治通鉴》记载说,当时人评价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这人性格缜密,城府极深,还有多疑的毛病,对谁都不信任,也从不把自己的爱憎显露在脸上。
朝野之士惧怕他的权力权势,见了他只敢侧目而视。
可见这是一个心狠手辣,让人多看一眼都会感到胆寒心颤的狠角色。
而王维呢?
他刚入仕途就因为舞黄狮子案而被贬官济州,后来也是多次退隐终南山上,可见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激烈抗争的人,再加上笃信佛教,不与人争,半仕半隐,心在山水。
对李林甫这种权力欲极强的人而言,王维一方面名气极大,另一方面又不醉心于官场权力,对自己的宰相之位构不成直接竞争威胁,因此不去招惹王维也就顺理成章了。
王维写诗赞扬李林甫,到李林甫的府邸作画,与其说是权力欲望的驱使,不如说是明哲保身,毕竟王维出身名门望族,从小接受精英教育培养,对于权谋宫斗之术,不会感到陌生。
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王维还是很有底线的。
天宝十二载,当李林甫死后被清算时,王维却还能够安然无恙,并且官升一级,担任吏部郎中。
以王维当时在天下的名气,若他真的选择和李林甫同流合污,此时只怕早就被狠狠地清算,以儆效尤了!
和年轻时意气风发,鞭挞秦始皇陵的锋芒毕露相比,这时的王维似乎很是让人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