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生跟着润叶出了门,随口问了句:“咱们去哪?”问出口以后,就感觉多余,于是紧跟着又问了一句:“咱爸去哪了?”
“咱爸和海民,福高叔他们开着拖拉机去石圪节公社了,拉着红枣!”
润生一听就明白了,毕竟今天是中秋,村子昨天又打了那么多的枣子,趁这个机会联络下感情,多合适啊。
田福堂这个乡村政治家,能屹立不倒这么多年,人情世故自然是不缺的。
两人边说边走,路上遇到了村里人,都热情地和他们打着招呼。但润生能感觉到,和他姐打招呼,完全是真情实意,不论是田家圪崂还是金家湾的村民。
看来润叶在村里的人缘是真的不错,她似乎对所有人都很真诚,当然或许还有她身上公家人教师的光环。
而对于田润生,大家则是相对客气,毕竟是支书的儿子,“村二代”。
当然大家也不疏离和讨厌,毕竟原着中,润生的性格就是善良、温和,没有什么大志向,但也从来不作,不会仗势欺人。不然以他的家世,他完全可以活的相对“不平凡”。
一路上,润生不断地打量着村里的风景。中秋,是黄原这块土地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因为是收获的时节,各种粮食陆续成熟。山上的野果,自留地里的瓜菜,在这个农民辛苦干一年还填不饱肚子的时代,是对农民最大的慰藉。
再往后,就会有寒冷的风从北方吹来,将一切变得枯黄,让所有的生机都潜藏起来。
润生边走,边和记忆中的双水村对照,慢慢的了解这里的一切,再次认识这个故事开始的地方。
果然走了一会,就到了孙少安的家,姐姐润叶的目的地。只有女人在家,玉厚老汉和少安、少平都去自留地了。
润叶给奶奶掏出从县城买的眼药水,和一包点心。这几乎是每次从县城回来的必备节目。而润生百无聊赖的听女人拉了会儿家常。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就准备告辞。润叶没有见到他的少安哥,润生也没有看到少平,但是他看到了这个时代、这个家庭的贫穷,一个词“一贫如洗“”。
临走的时候,少平妈硬塞给润生两个南瓜,推都推不掉。能看的出来孙家人的忠厚、实诚,这也许是他们能拿出手的不多的东西。
而且能看出孙家人对于姐姐润叶似乎也是真的很喜欢。
润生在走出院门的时候,还回头瞧了瞧,大窑洞旁边的小窑洞,那是少安居住的地方。
中午,在自家的窑洞里,润生吃的是黄澄澄的米饭和猪肉豆腐粉条烩菜。润生知道,这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黄原地区百分之九十五的家庭的水平。
这里面大多是田福堂这个双水村强人功劳,而他中午没在家吃饭。
吃过饭不久,润叶就要离开回县城,因为还要上课。润生骑上自行车将她送到公社搭车,润叶临走给了润生5元钱,还嘱咐他要学习。 明年去县城上高中,高中毕业后,会有更多机会,不然就只能回村子种地。
润叶知道这个弟弟性子软,身子弱,从小到大没干过重活,还真的很难适应农村的劳动,不像他的少安哥,身强力壮,仿佛天生就是个好的庄稼把式。
其实少安哥很聪明,上学时学习很好,就是被他的烂包家庭耽误了。这次回来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单独说说话,她有很多的话想对他说。
润生也没在公社街上多停留,因为太熟悉了,他就在这里上中学。而且短短五十米的街道上就是供销社、食品站、粮站等,带着这个时代的特色的建筑,静默的矗立在那里,除却赶集的时候人不多。
平时最热闹的地方除了供销社,恐怕就是街边的食堂了。因为紧邻大路,过往的车辆比较多,司机又是这个时代比较富裕的人,很大程度上催生了食堂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