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伙衣衫破烂,大约也是流民。五六个人,有老有小,可能是一家子。
破庙大殿里,行商的七八个人围着一堆火在吃饭聊天,他们的伙食很好,热乎乎的肉汤泡上白面饼,光是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
且个个身姿挺拔端正,眼神锐利深邃,程雅打眼一看,就觉的这些人要么是军中之人,要么也是从过军,绝不是普通人。还是远着些的好。
看到程雅一行人进来,都歪头看了看,见是几个半大孩子便没在意。
那一家子流民缩在大殿的东南角,也生了一堆火,火堆上用三根木头做了个支架,挂了一个陶罐在煮饭,火边上似乎在烤着饼子。
程雅四人一狗进来看了一圈,此时只有西南角还空着,将独轮车推过去。
行商中有一满脸络腮胡的中年汉子看到他们浑身湿漉漉的进来,口中“哎吆”一声,
“这话怎么说的,你们几个孩子这是淋的厉害了,赶紧的,这边还有干木柴,你们先把火生起来。”
程霈同几人道过谢,拿了几根干木柴并引了火。
暮春时节晚上还是有点凉的,又加上淋了雨,此时赵悦赵兰已冻得脸色苍白,浑身发颤。
几人走到门口扯着衣服边角拧了拧水,便坐到火堆旁,炽热的火光烘烤着冰冷的身体和湿透的衣服,几人脸色略好看了些。
来福淋了雨,趴在火堆旁无精打采。
独轮车上没有雨布,被褥已经湿了不少,赵悦赵兰收收拾下来放到火边烤着。
程雅同程霈商量出去找点柴,毕竟商队的木柴也不是很多,旁人能借柴引火已是恩德了。
外面还在下雨,程霈便去商队打听附近何处能打到柴。
走到热情的络腮胡跟前儿,程霈走到络腮胡跟前儿郑重一揖,
“在下姓程,刚才多谢大叔借柴引火,敢问大叔,这附近哪里有干柴,我们去打些来。”
络腮胡一听笑了,嗓音洪亮,对着自家那几个壮汉说:
“吆,你们看,这文绉绉的怕不是个读书人吧!”
又转头看着程霈道:“小子,后院柴房就有,只是有点黑,你们小心着些。”
程雅看着程霈点点头,起身便去后院。
商队中一个三十出头身上有些书卷气的拿着个破扇子的中年文士抬头看了一眼程雅,皱了皱眉头。
这姑娘明显是有功夫在身的,看年龄也不过十岁左右,估计也就学过几招,也没放在心上。
络腮胡嫌弃的看了一眼程霈,“怎么让姑娘去?”
程霈看着络腮胡道:
“那是舍妹,家父乃是镖师,舍妹自小跟她学了些功夫,闲时还跟村里的猎户上山打猎。至于在下,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实在是呵呵。”说完,程霈略显尴尬的拱了拱手。
社会使然,人们对读书人都很敬重,听他这么一说也自是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