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的死,给这个家庭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学校,很多不懂事的孩子都向他的两个孩子赵小红和赵小宝吐口水,骂他们的父亲是杀人犯。
有时,姐弟俩真想离开学校,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生活。可是一想到死去的父亲,他们就打消了退缩的念头,更加用功地读书。
两个孩子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姐弟俩想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以此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和痛苦绝望的母亲。
那年春节,家里实在太穷,再也供不起姐弟俩同时上学了。懂事的赵小红对母亲说:“妈,我不念书了,我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让弟弟继续读书。”
刘英闻言吃了一惊,“这怎么行,你初中都还没读完,到外面去能干什么?不行,我不同意。”
赵小红说:“妈,咱家的情况我不是不知道,爸死后,家里都是靠你一个人撑着,你实在太辛苦了。虽然你一直没说,但其实我也看出来了,以咱家的条件,不可能再供我和弟弟继续读书。与其两个人都辍学,不如让我一个人退学算了,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
刘英没想到女儿会这么懂事,心痛地说:“你成绩这么好,不读书,太可惜了。妈妈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你和弟弟供出来。”
“妈,你就别硬撑了,靠你一个人,能够维持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请不要再为难自己了好吗?我学习成绩虽然好,也不能保证就能考上大学,如果读完高中还是要进社会打工,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早点出来上班挣钱,让弟弟多读点书,等他以后出息了,咱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你说是不是?请答应女儿的要求吧。”
刘英沉默了许久,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摸着女儿的头伤心地说:“小红,妈妈对不起你!”
“妈,你别这么说,你能把我养这么大,女儿已经够感激了。现在女儿已经长大了,也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
过完年,赵小红就跟着同村的人到南海去打工了,她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望着女儿瘦弱的身影渐渐远去,刘英伤心不已,泪眼婆娑。
春节后,许多工厂都在大量招人,没过多久,同去的伙伴都找到了工作。赵小红因为年龄太小了(只有十五岁),很多工厂都不愿意要她。
过了两个多月,眼看身上带的钱都快花光了,工作还迟迟没有着落。她心急如焚,每天在街上到处转悠,看见哪里招人就跑去面试,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结果仍然无一成功。
这样下去,最多再过半个月,她就要打道回府了。想到自己离家时给妈妈和弟弟许下的承诺,她羞愧不已,急得都快哭了。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在街头巷尾查看招聘启事,到条件相对合适的七八家企业去应聘,无一例外都碰了壁。
眼看红日已逐渐西沉,今天看来又没有希望了,她灰心丧气,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回走,路过一根电线杆时,瞅见上面贴着一张招工启事。
她凑近前去,无精打采地看了起来,是一家皮鞋厂在招杂工,条件很宽松,没有年龄学历等具体要求,只要勤快肯干能吃苦就行。
看了这么多招聘启事,这算是跟自己的条件最接近的一个了。
她不由心里一动,想去试试。
看介绍,那家皮鞋厂离这儿似乎并不远,就是不知道这会儿他们下班了没有。
事不宜迟,先赶紧过去看看再说。
她按那上面的地址一路找寻了过去,十几分钟后,来到了那家皮鞋厂外。
透过门上的铁栅栏,她看见里面的人们在忙忙碌碌,走来走去,暗自窃喜:“谢天谢地,还没有下班。”
门卫室里的保安看见她探头探脑地在那儿张望,好奇地问:“小姑娘,你在做什么?”
赵小红转过脸来,微笑着对他说:“叔叔,我是来找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