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
【……嘉祐八年,宋仁宗赵帧暴毙,因其无后,其养子赵曙顺位继帝,改元治平,是为宋英宗。
而赵曙即位后,因其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导致其在治平四年突发恶疾暴毙,享年三十六。
其实到了这里,大家应该就可以看得出来,此时赵宋的皇权已经在放任士大夫集团几代野蛮生长下彻底沦为空壳,被赵宋身边那群因为赵宋皇室忌惮武将而放任文官畸形发展,导致过度膨胀的士大夫臣权架空。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治平四年,宋英宗赵曙英年暴毙后,其长子赵顼顺位继帝,改元熙宁,是为宋神宗。
或许是出于对朝堂文臣势力的忌惮,亦或者不甘被人摆弄,继位后,此人延续其养祖父宋仁宗赵帧、其生父宋英宗赵曙的施政方略,甚至比之更急,更猛。
赵帧、赵曙等人的改革是改朝之弊政,革堂之闲人,招贤纳士,精简朝臣,徐徐图之。
可这货不一样,这货是直接变法。
是的,你们没看错,变法。
跟先秦时商鞅变法一样,直接从根部否定整个北宋实施了近百年的政策,将一切推倒重来。
如果说赵帧、赵曙等人的改革是对大宋这条破船修修补补的话,那么他的这个变法就是直接拆了大宋这条漏水的破船重新造一条新的。
所以,他落了个跟他爹赵帧一样的下场。
熙宁二年,其人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为由,擢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王安石重制‘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
并先后罢黜御史中丞吕公著;御史刘述、刘琦、钱锣、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
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杨宗愈;翰林学士范镇;朝堂执宰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等一大批革新老臣。
起用王安石举荐的吕惠卿、章惇、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锐意变法的新人。
可惜,就如我先前说的那般,北宋朝堂上的文臣势力在经过赵光义、赵恒两人自我感动式的扶持、放纵,以及赵帧、赵曙两人时期的相互侵吞壮大后,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利益集团。
其中不仅囊括了北宋朝堂大小官员,连北宋皇宫内廷、皇亲国戚,乃至当朝皇后、太后都有涉及。
甚至有些时候连敌国辽朝都跟他们互相虚以逶迤。
所以不出意外的,他失败了。
熙宁九年,被来自后宫、朝堂的反对声压的喘不过气的他为了保住王安石的命,被迫让其以长子病故为由辞相罢官。
不过王安石虽然走了,但其变法却未停摆。
因为赵顼本人并没有认输,而是在王安石离开后亲自从幕后下场与大臣博弈。
并且一改之前王安石在位时朝臣斗而不破的状态,加大了对反对派的惩罚力度,最终激起了反对派的反扑,在元丰八年时无疾暴毙,享年三十八。
对此,后世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表示:宋神宗赵顼终究不是秦孝公嬴渠梁,只是一个因为一时冲动而盲目变法的有志青年。
而王安石也不是那个被自己宗主国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弃家逃窜他国,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要证明自己打脸卫国的‘卫鞅’,而是一个忽略了宋朝与秦朝内部环境的有志书生。
因为当时的秦国虽危,但嬴渠梁手里有刀,当时秦国的老秦人都服他,都认嬴渠梁这个王。
真要有事,若有诏,战必回。
所以,嬴渠梁顶住了内部压力让商鞅大刀阔斧的割贵族皇亲的肉来施惠于民。
可宋朝不一样。
宋朝君弱臣强,民心背负,赵顼手里是既无刀也无人,光凭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名头有个屁用?
皇帝这俩字真要顶用,后世那群明朝倒霉蛋还会被人当猪仔似的挨个毒杀?
刀把子里出政策啊老铁,真想变法改革,你还是先把自己的身板养好再说吧。
再不济也把自己的拳头练硬呀。】
“……”
熙宁元年,刚上位不久,正在跟王安石见面,且因为得见梦中偶像而激动地拉着对方同床共枕的赵顼脸皮抽搐的看着头顶光幕那满是揶揄的话语,面皮一片涨红。
他面前,刚刚因为对赵顼一通大吹特吹从而成功升职加薪成为翰林学士的王安石眉头紧蹙的看着光幕中逐渐淡去的字样,眼神明灭不定。
“军权么……”
“陛下,也许我们得做一些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