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岁的姜维,一身银甲银枪,出现在赵云面前,也出现在世人面前。
“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姜维用豪气干云的一句话,开始了他热血又悲壮的一生。
直到多年后,成了别人眼里的老将军时,他依然记得,赵云看向他的眼神,那是看到另一个自己时的恍惚。
关于姜维的争论很多,演义中对他的刻画已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不愿意去想真假,而是我心中的姜维就是如此,本该如此。
他是天水麒麟儿,一出场就自带光环,大声喊出“我有一计可生擒诸葛亮”。
他是两度识破诸葛亮计谋,让诸葛亮心生爱才,一心要收为传人,传授毕生所学的少年英才。
他继承丞相遗志,立志北伐光复汉室,尽管他其实是个魏人,尽管他连先帝都没有见过,但这都不妨碍他把一生交给蜀汉,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创下的基业。
二十七岁入蜀,三十七岁开始北伐,六十三岁身死,二十五年十一次北伐。意气风发不在,赤胆忠心长存。
他是那个以身为饵,使出“一计害三贤”的绝唱,喊出“我计不成,乃天命也”然后拔剑自尽的,蜀汉最后的骨气。
至死不渝的除了爱情,还有姜维对丞相的诺言。
有人说三国后期都是意难平,而姜维最让人难平。我想人们是钦佩于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放弃的的精神,是钦佩他在后主都投降时仍然想着日月幽而复明,更是对历史的遗憾吧。
传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未断绝,这是信念的火,责任的根,文明的光。所以我们在读姜维时,看到的是无数前赴后继的人,也包括自己。
真正的姜维是怎么样的?我们说历史,更多的是依靠史书,尽管史书也是由胜利者书写。
先说说姜维的能力到底强不强?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军后撤,司马懿追赶。是姜维站出来,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摆出进攻姿态,吓退了司马懿,后来人们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可见姜维的心理素质和指挥才能是有的。
诸葛亮死后,权力过渡到蒋琬手上,蒋琬死后就是费祎,所以姜维手中经常是兵不过万,这对他个人的发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就从姜维成为卫将军开始衡量。
249年,姜维假节,出兵攻雍州,依麹山筑二城,令牙门将句安、李韶等驻守,败于郭淮、陈泰、邓艾之手。
250年,出兵西平,史书就四个字:不克而还。
253年,出石营,围攻南安、狄道,粮尽而回。
254年,出兵陇西,先败后胜,攻破河关、狄道、临洮等地。
255年,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军伤亡数万人。姜维没听张冀劝阻,执意趁胜出击,被陈泰打败,退守钟题。
256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合兵上邽,结果胡济失约,姜维被邓艾打败,死伤甚多。为平息民愤和朝议,自降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