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贾成之,乃是宝文阁学士贾谠之子,现任横州通判,不仅精于政务,而且个性傲气,不愿屈居人下。幸好太守鄱阳王翰胸怀宽广,不与他计较,将郡中的事务全权交给他处理,贾成之对此感激不尽,工作起来也格外卖力。
然而,好景不长,新任太守赵持的到来,打破了贾成之的平静生活。赵太守一上任,就与贾成之针锋相对,甚至下令将通判府的官员们尽数逮捕,关进监狱,逼迫他们列出贾成之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证据。这些官员们不堪严刑拷打,被迫编造谎言,声称贾成之每次收取经制银时,都会从中抽取三成作为私用。赵太守得知后,立即上报给转运判官朱某。
朱某深知贾成之为人,知道这些指控纯属无稽之谈,便发出公文,撤销了对贾成之的调查,并召他来府上谈话。赵太守担心贾成之会借此机会反击,便与好友邓教授密谋,派军校黄赐外出采集毒草,制成毒药,然后设宴款待贾成之。席间,赵太守借故离席更衣,暗中指示其子将毒药交给家奴阮玉,偷偷放入贾成之的酒杯中。当时,宁浦县令刘俨也在座,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贾成之饮下毒酒后,顿感肠胃剧痛,双眼鼻孔鲜血直流,意识到大事不妙,急忙命人驾车回家。回到家时,他已经神志不清,妻子儿女围坐床前痛哭。贾成之强撑着睁开眼睛,说:“别哭了,我被人算计了,这条命算是交代了。不必经过官府,我要直接到阴曹地府去告状。最快五天,最慢三天,我先找赵太守算账,然后是邓教授,最后是刘俨和阮玉他们。”说罢,贾成之当晚便去世了。入殓时,他的头脸都已经破裂开来,惨不忍睹。
横州百姓惊闻此事,纷纷传言,看见贾成之的阴魂带着随从,一如生前的排场,直奔府衙而去。守门人吓得面如土色,赶紧通报赵太守。赵太守听了,如冷水浇头,全身颤抖。第二天,他强打精神,准备上朝理事,谁知还未走到府衙门口,天空突然撒下一阵沙尘,每粒沙子落在他身上,都会瞬间燃烧起来。赵太守惊骇万分,不知所措,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而邓教授、刘俨等人也相继遭遇怪事,不久亦相继去世。贾成之冤魂复仇之事,一时成为横州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人谈之色变。
典客站在一旁,一粒沙子不慎溅到他身上,竟也引发了燃烧,好一会儿才熄灭。又过了一天,赵太守坐在府堂上,身边的小孙子只有八九岁,正在玩耍,忽然惊叫起来:“贾通判把爷爷的头巾扯飞到天上去了!”赵太守摸摸脑袋,发现头巾好好地系在头上,但自此开始病倒,时常抚胸哀叹:“差役们慢点绑我,等教授来了,我就走。”就这样,过了三天,赵太守一命呜呼,时值乾道元年七月。
邓教授此时正在象州主持考试,与监试签判王粲然、试官卢觉参一起交谈。突然,邓教授站起身来与人行礼,回头对他们说:“贾通判一直在旁边守着我,看来我们俩得一块儿走了。麻烦你们帮我料理后事。”邓教授口中的“你们”,正是王粲然和卢觉参。两人听后十分惊讶,白天朗朗乾坤,哪来的这种事?莫不是邓教授因劳累过度出现了幻觉?邓教授指着廊下说:“他已经在那儿站了很久了。”说完,他匆匆走进内室,倒在了床上。小吏呼唤他,却已没有了气息。黄赐、阮玉等人也未能逃脱厄运,不出几旬便相继死去。
刘俨被革职后,逃往桂林,乘船沿漓江而上,却看到贾通判的身影压在船上,吓得一病不起,很快去世。然而,他死后又复活过来,如此反复两次,如今生死不明。赵太守的儿子护送灵柩回贵州老家,途中突然暴毙,虽然又活了过来,却变得神志不清,犹如疯癫醉汉一般。这一切,都是王翰亲口所述,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