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吧…………”
言简意赅的回应了一句李慕玄,顾天侧头对着无根生说道:
“你这次是要去何处?”
“你走的可够远的,我们江楠分别,汕西重聚...”
“重逢就是缘分。”
无根生搂着顾天的脖颈笑道:“我打算带着李慕玄重返江楠,有点事情想要去一趟三一门看了一眼李慕玄,无根生对着顾天说道:
“他小时候曾经,可是在三一门呆过的,不过运气并不好,他并没有被左若童收下,相传三一门的法门。”
“后来他跟着鬼手王加入了全性,学了倒转八方。”
“这孩子心里憋着一口气,我答应他带他去三一门找左若童,帮他破破心结。”破心结?
作为曾经拥有过上帝视角的顾天,看的已经很明白了。左若童不收李慕玄?
可能刚开始是吧,不过后来,左若童其实很有想法把三一门的大旗让他来抗的。可唯一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慕玄的心,他不诚。
他在演,演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这一切左若童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所以也索性陪他演,演到李慕玄心诚的那一天。
如果左若童不想收李慕玄,或者李慕玄不适合修行三一门的法门,左若童早就让李慕玄步入刘得水的后尘了。
三一门的山下所有学员,有一人不适合三一门的路子。
左若童就会安排别的门派,适合那人的门派,去不动声色的将其收走。
这种不动声色,被别的门派带走的人,一辈子也不得知这是左若童的手笔,是三一门在为他们指一个更光芒的未来。
此处可以在陆家大寿上看出来,刘得水所说的话,证明他并不知道是左若童将其安排走的
“无根生,这里声音是被屏蔽了,可你怎么什么都往外说?”
听着无根生的话,李慕玄嘴角抽了抽。
他真有点服气这个无根生,心里很多时候什么事情都装不住,遇见人就把很多事情说出来“有什么关系..”
“欸,真好啊,这世上的妙事无非拜师学艺,洞房花烛,桃园结义这些寻的到羁绊的事了吧......”
松开顾天,无根生重新坐回席位,一把搂住李慕玄笑道:“怎么了?你又开始纠结三一门的过往了?”
坐到了无根生身旁,顾天突然一时兴起,看着李慕玄说道:
“不知你有什么心结,如果是和三一门有关的机密,我可能回答不了你,但如果是跟逆生三重有关系,虽然我没学过,但我还真略有些了解,可以尝试回答你几句...”
李慕玄的心结有很多,其中的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逆生三重,最重要的问题是出现在左若童身上和三一门身上。
顾天心中知晓,不过却不能说出来。
毕竟他并不在场,刚刚也说和三一门没什么关系了。所以贸然说出口,倒也是有些唐突。
“修炼逆生三重,到底是看中什么?”
“天赋?毅力?”
沉默片刻,李慕玄问出了自己心中关于逆生三重的问题。他始终搞不懂,为何当初左若童不传他逆生三重..
天赋?
他不说冠绝当世,可论天赋而言,他也是一等一的存在。比之刘得水和陆瑾都要强悍。
至于毅力,他李愿玄不觉得年少之时输过任何人。
为了拜入三一门,进入内门学习逆生三重,他比任何人都要绞尽脑汁,比任何都要细察。摆脱恶童名号,他可是在山下演了很久的乖孩子形象。
就这,刘得水走了,陆瑾被率先收入了内门,只有自己还在山下没日没夜的劈柴、挑水,扮演那个令所有人都喜欢的孩子。
若不是鬼手王出现,传自己倒转八方,或许自己可能到现在都还在劈柴..倒转八方很强,不过逆生三重一直还是他李慕玄心中的一个结。
他当初甚至为了三一门,为了逆生三重说过这样的话。
“在我眼里,天下玄门仅三一门一家,从此改名李慕玄!”是的,为了进入三一门,学习逆生三重,他都能把名字改了。
“呵呵..”
面对李慕玄的问题,顾天笑了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无根生和李慕玄静静的看着,没出声追问,他们在等顾天下面的回应。
“虽然我和三一门没什么过往,但我行走江湖还真了解过三一门。”
饮下杯子里的酒水,顾天看着李慕玄说出了,让李慕玄至今难忘的那句话。和左若童,对自己年少之时说的一模一样的话。
“思诚者,人之道,你要想拜入三一门,你总得给左若童看点真东西吧?”
为何安排挑水、劈柴的活给年少的陆瑾、刘得水、李慕玄做?
三一门真就缺这些打杂的?不是。
这是三一门或者说是左若童的测试。
先说三人的表现。
刘得水的行为,过力而为。
每天都会把所有的水缸都填满,把所有的柴都劈完。这仅仅是由他憨直的性格,和浑身的蛮力决定的吗?很显然,这是由水缸和柴火的数量决定的。
很多时候,大部分人的思维和刘得水都是一样的。
人家没有说数量要求,但是水缸和柴火的数量在这摆着呢。
既然人家摆了这么多缸,就是要你填满的,放了这么多柴就是要你劈完的。如果不是需要这么多,人家为什么放这么多呢?
换言之,即便没有这么严格,但既然是考验,那我都做完总是没错的。此行为的逻辑,是外界的要求就是行为准则。
而陆瑾的行为,是适力而行。
每天就砍那几捆柴、挑那一缸水。
他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是:我就只有这点力气,所以只能做这么多,过力伤身,并非正途。此行为的逻辑是,我自己是行为的尺度。
如果三一门的要求是给所有的缸挑满水。陆瑾会全力以赴的去做。
但最后发现自己做不到,他也不会妄自菲薄、内疚自责。所以才有了后世一生无暇的称呼。
在来看李慕玄的行为,适量而行。
先上山三天,摸清楚三一门到底需要多少水、多少柴。
然后每天就做适合的量,不多做,也不少做,自己也不累。暗含的行为逻辑是:分寸,才是行为的尺度。
出于对陆瑾和刘得水得尊重,也避免猜错了连累他们,他又选择了闭口不言。李慕玄的做法,在左若童的口中是完美的做法:胆大,心细,不要脸。
细想左若童对三人的评价。刘得水的评价是蛮。
身体素质:骨重筋长——优点
性格特点:性格憨直——优点,有一股又蛮有狠的劲儿——天生的外功坯子。这股又蛮又狠的劲儿,所代表的没有”分寸“不适合三一门。
所以之后放刘得水去了燕武堂。陆瑾的评价是稳。
身体素质:筋骨不错——优点
性格特点:爱惜自己,心平气和——优点
他很爱惜自己、心平气和的性格特质所代表的“分寸感”很适合三一门。最终陆瑾也正如最后看到的那样,进入了三一门习得了逆生三重。
至于李慕玄。
左若童对他的评价是聪明。
胆子大敢闯山门,不卑不亢,心思细腻,不乱走乱看一一分寸感。
聪明发现三一门的需求,劈柴挑水完全按照需求来,不多不少——分寸感。不告诉陆瑾和刘得水,避免误导他们或者让他们有作弊的赚疑。
也就是分寸感,一个有完美分寸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