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你喜欢文学?
“咦?这首诗……”
杨梓忽然看完封面上黑体加粗的那首小诗,双眼一亮,朗声诵读。
《消愁·其一》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杨梓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首诗。
“这首诗还挺有意思的!谁写的?
“作者——作者——”
杨梓看了看杂志封面,又抬头看了看李寻。
然后又低头看了看杂志。
她用力揉了揉眼睛。
“哈哈!”
杨梓捧着杂志,傻大姑似的笑出声来。
“寻哥儿,这首诗的作者居然跟你同名诶!”
“师姐。”
江佩瑶再次低声提醒道。
“这首诗……就是李寻写的。”
“蛤?”
杨梓就像是一只被命运掐住了喉咙的猴子,直接僵硬在了原地。
江佩瑶似乎还觉得这句话的冲击力不够。
她又在杨梓的耳边补充了一句。
“杂志里还收录了另外一首《消愁》。”
《消愁·其二》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不等杨梓反应过来。
江佩瑶似是抱怨,似是骄傲地补上了最后一句话。
“李寻写了篇中篇小说《杰出公民》,还有《消愁》。
“他投稿给《收获》,《收获》就收了。”
江佩瑶回想起李寻之前所描述的投稿心理路程——
‘不管小说写得怎么样,先往《人民文学》和《收获》寄。’
‘要是退回来,那就再降低一点档次,《BJ文学》和《上海文学》。’
‘再不行,那就试试老家的杂志。’
主打的就是一个有枣没枣打三竿,东家不行投西家。
“杨梓号”沉没了。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杰出公民》不过是蹭热度的普通作品,换个时间,《收获》也不一定搭理。”
李寻拿过杨梓手里的《收获》,谦虚说道。
《杰出公民》。
一个关于旅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隔四十年受邀重新返回故乡的荒诞讽刺故事。
原作是一部上映于2016年的欧洲电影。
李寻现在“创作”出这部作品。
纯粹是为了蹭陌言的热度。
“至于《消愁》。”
李寻把杂志卷成一捆。
“这也只是一首打油诗而已。”
《消愁》。
2017年发布的网络流行歌曲。
李寻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编写成了一首打油诗。
杨梓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纯文学啊,中篇小说啊,诗歌啊……
这些玩意儿离她的生活太遥远了。
“李寻,《杰出公民》写得很棒,《消愁》也非常好。”
江佩瑶的双眸紧紧注视着李寻。
“我很喜欢,都很喜欢。”
“有多喜欢?”
江佩瑶咬了咬嘴唇,她将小背包挪到身前,拉开拉链。
漆黑的缝隙中,钻出一簇粉毛。
李寻当然知道包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师姐,回见。”
李寻上前一步,揽住江佩瑶的身体,直接带她转身回了房间。
不多久后。
全副武装的粉毛限定版·江·菈菈·佩瑶,念出了那句台词——
“我,喜欢李寻,全宇宙最喜欢李寻了!”
对此。
李寻的回应是:
“今天我只想和你做两件事,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