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郡县制也有缺点,会削弱地方积极性。一名官员,如果只在一个地方任职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他极可能还未取得成就便调走了,下一任官员来了,若是继续沿袭发展还好说,若是改变,改好了利国利民,改坏了便是劳民伤财,前面弄了那么多,全废了,后面更废,百姓的压力会变得非常大。】
【绝大多数官员也只把官位当成职业而不是职务,只领俸禄,干嘛那么拼命?上任之后,弄几个成就充实自己的资历,然后往上走,根本不管当地民生。】
【若是去到大县,大城,或者都城等地还好说,至少生活好,但如果让他们去到边境,他们就会很痛苦,都是领那么多钱,凭什么让我去受那个苦?所以后世会将去往边远地区说成发配边疆。】
【试想,若是没有秦法或者儒术统一思想,会有多少人摆烂划水?】
【……】
嬴政还是认为郡县制就是最好的制度,他不要别的,就要天下安定,没有任何一支势力能做大,什么发展不发展的,都不算事。
而李斯虽然明白这是事实,但是他位居秦朝中心,自然也不想让下面的人动乱。
然而黎听泉像是听到了他们心声似的继续解读,并下了定义。
【封建时期,生产能力低下,必须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只有地主豪族才能够拉高单位面积生产力,郡县制的出现则是要控制他们的行为,维护天下稳定。】
【但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便是最好。】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落后地区可以实行分封,带动当地人的生产积极性,可以加快当地的开发。尤其是边境地区,更需要强势人物镇守。】
听到“边境”二字,嬴政方才提起精神,认可黎听泉的话。
长城南越都需要军队镇守,百姓迁移,派去管理他们的人必须是能臣,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在调兵的时候也没有像其他郡县一样频繁换将换郡守,而是让蒙恬和任嚣长期驻守,可却无时无刻不忌惮这两人的权势,尤其是蒙恬手下的三十万边军以及诸多百姓,谁能知道他会不会拥兵自重?
虽然知道蒙恬是忠诚,但熟读韩非著作的嬴政深知人性的可变化性。
派去官吏又如何?
他们也可能会同边军狼狈为奸。
黎听泉接下来的话更是说进了他的心坎里。
【蒙恬精忠报国,秦末大乱依旧死忠,然而南边任嚣和赵佗呢?他们自立为王,始皇帝当时派来的军队和调来的百姓以及兴建的工程都落入了他们的手里。】
【他们的情况类似分封,一旦逐渐做大,或者失去强势的领导者,便会失去管控而独立。】
【故而必须管控!所以扶苏去边境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我支持始皇帝,不管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步是进步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皇帝已经统一天下,有充足的条件强制推行郡县,不需要过多分封,若是二世能力够强,可以提前完成后世平诸侯定郡县的功业。】
【这一段内容,扯得有些远了,我是想以此引出我对扶苏有这方面倾向的看法。】
【接下来就从这一点上来评论扶苏的政治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并进行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