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刘彻和杨广很像,因为这两位爷的野心和欲望都非同常人,身旁从不养闲人。】
【可从战略眼光上看,刘彻远高于杨广。】
【在龙城之战前,刘彻也同匈奴交过手,无功而返,卫青还只是小卡拉米,没有多少上场机会。】
【这次战役令刘彻深知不改变军制和将领任命绝无成功的可能,经刘彻更深信老兵是真不行了,还得靠年轻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打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你的打法远落后于匈奴的跑轰战术。并且也证明了卫青可堪大用,后续也因如此,选择了霍去病而不是继续用李息等将领。】
【例如李广,他是军中老将,被誉为飞将军,黄忠的模版,可并没有大功绩。】
【这里不得不提一点就是,太史公的《史记》也将嬴政的形象描绘为“吃人的老虎”,贬了卫青,抬高了李广。】
【可能是卫青是外戚的原因,但人家是真有战绩,李广没有过大的军功,经常迷路,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不是天天住在草原吗?只是去那里野餐?要是能给他一个定位器,武帝一朝可能就彻底把匈奴杀光了】
【扯远了,回到正题,刘彻真是天才,而且还是战略天才?他可是皇帝,并没有亲自带兵打过仗。】
【人都是自己成就自己的,没有战略,那就学习如何制定战略。】
【首先是毫不妥协的立场,不和亲,不纳税,甚至连马市都不给你开了,摆明强硬的态度。】
【这么做有好处也有坏处,先说坏处,让匈奴人意识到你想打,也可能激怒匈奴人进行更多的劫掠。】
【好处在于,皇帝摆明了态度,带头迎敌,树立君威,魄力十足。在这一点上,杨广还是很像他的,只不过差别在于,刘彻是以弱击强,杨广是以强击弱。而后世更加离谱,宋朝和清朝打不过给钱还可以同情一下,但是他们打赢了还给钱,被骂就很合理了。】
【所以首先刘彻是自信的,自救者天助之,自强者天强之。】
【于是,龙城之战就来了。】
【这场战斗,不详细解读,就说一点,首先是勘探处了漠南的匈奴势力分布情况,其次便是用实际军功证明年轻人—有用!】
【在第一次战斗中,对权术极其老练的刘彻打造了一套老中青加亲子阵容,老的有李广,中的有公孙敖(就是救了卫青的那个将军),还给了公孙敖的儿子机会,最后才是卫青。反正是试探,第一年,不求成绩,先看看队员能力和阵容磨合以及未来的战术核心走向和地位。】
【龙城之战后只有卫青打出来了,从此彻底奠定了卫青的核心地位,以后一切战术都围绕卫青展开。这就是刘彻当帅的能力,他就是整个抗击匈奴战场的总指挥官,如果他能下场打一打,就比二凤有更多优势了,因为后者是“主教练热身下场作战”的顶级人物。】
“有意思,哈哈哈……”刘彻不感伤了,心中满满自豪感,再喝点小酒,就非常舒服,不过这些他都明白,他还是想多听听卫青的故事。
嬴政赞许道:“刘彻少年老成,是大才啊。”
在杨坚面前的杨广没脸看了,因为听光幕说,他第一次出兵就是百万大军,连高句丽是什么情况都不懂,想当年江南平乱的时候,他也只是坐镇后方,前线都交由高熲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