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狼子野心者比比皆是,天下何等情况你难道不知!”
“地方上还是有不少忠君报国之人,比如大司马刘虞,虽身为宗室,却才德兼备,以仁治下,盖不施为强援!”
“幽州刚刚稳定下来,公孙瓒还被乌桓围困于城中,此时他是万万离不开。”
他们这些人,可不止天天在朝堂上抨击阉党,皆是讨贼有功,为汉室鞍前马后之人,也是最了解地方动乱之多、之大。
就好比黑山贼,占领五郡,可谓自成一小国,如此情况的整个大汉还有不少,辽西乌桓进犯,并州匈奴动乱,吴越之地还有水贼之祸。
要不是多到朝廷处理不过来,他们又怎会同意地方官吏可以自行募兵抵御贼匪,拥有这般权力,野心膨胀者不在少数,他们怎敢赌?拿汉家之江山做赌注?
可说到公孙瓒,他们便却不约而同想起一个人,赵瑾!
“赵氏兄弟可否为助力!”
并非是对公孙瓒不管不顾,而是事有轻重缓急,二者对比之下,当然是前者重要太多。
“数月前便有捷报传来,朱将军回京后禀报大将军,言其和赵瑾在河间大破黑山贼,斩首万余名,陛下听后喜笑颜开,不吝啬赏赐。半月前赵瑾又传来捷报,还附上了贼首张燕的头颅,陛下龙颜大悦,将其升为荡寇将军,又赐其侯爵,名为武英侯。”
袁绍是知道陛下得知河内无忧,顿时大喜,可没想到会有这么高的评价,不过赵瑾倒也是配得上,文武双全,年轻有为,在几月内接连立下功劳,尤其是让朝廷蒙羞的黑山贼众,可谓除了心头之祸患。
但刘宏并没有因此而好转,积病已久,非一日之功也,所以也就比史记上晚了那么几天,依然还是撒手人寰。
可惜赵瑾已再无机会面见先帝了,他的出现给刘宏带来不少的影响,让他看到年轻一辈的希望,也正是阅兵之时的所说的那几句话,感触颇深,外戚、宦官、地方官吏、士族等等。
刘宏早就无力回天,这也正是为什么要蹇硕保住刘协,他就两个子嗣,大儿子没有小儿子聪慧,他不想大汉亡在自己子嗣手上。
两个儿子尚还年幼,倘若汉朝真是亡了,也只会对自己口诛笔伐。
可谁又能理解他,怠政,享乐种种恶行,也只不过是在王朝覆灭的这辆马车前,多了一匹马而已,目的地早就确定了,只是车速变快而有所区别罢了。
“赵瑾此刻就在冀州,他还在战报中还请求要将山贼余孽未除,要留在常山郡彻底根除匪患后便火速赶往辽西。”
虽然这些请求都很奇怪,但却又合理,在世人眼中,赵瑾就是个明大义的青年才俊,途径河间见山匪攻城,故而请命讨贼。
辽西和冀州比起来,孰轻孰重,所以众人也不会怀疑他有别的用心,反而大加赞赏,到底平乱不是平,公孙瓒好大喜功追敌过深,乃咎由自取。
而河间被围,才是真正的敌军进犯,两者性质截然不同,不少“名士”还给出评价,称其年少而知进退,懂得变通,也不知道是哪传来的,反正乱夸一通,有更甚者,说的天花乱坠,不乏怪力乱神之说。
所以考虑到刘虞和公孙瓒后,第一时间想起了赵瑾,他确实是有大功,可让袁绍曹操两人记忆颇深,少不了天天都能听到的坊间传闻。
耳濡目染之下,也就对他格外注意。
“我派人传信与赵瑾,孟德你便去赵融府上劝说,他们兄弟二人麾下大概有七八千人马,乃是不小助力!”
“好!”
这一次,曹操没有停留快步走出府外,袁绍没有叫住他,而是回到屋中桌案上奋笔疾书。
半个时辰过后,几封信件被置于作案之上。
同时,两名骑手,一个往城北而去,一个往城西而去。
袁绍负手而立站在小亭之中,望向天边,乌云密布,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