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汉相诸葛武侯 > 第九章 梦遇太公,得授天机。

第九章 梦遇太公,得授天机。

诸葛亮越想越觉得累,但依然忍不住继续想,期望能出现奇迹。连续数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舍弟诸葛均见他忧思若此,也来相劝,却也无用。

就在诸葛亮即将忧思成疾之时,或许是诚心感动了上天,上苍再次眷顾了他。这天下午,在诸葛亮昏昏沉沉进入梦乡之后,灵魂再次离开躯体,悠然飘忽而去,来到了白河之畔:

“河边坐着一位老者,正在抛竿垂钓。待他走近细看,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眼眸深邃而坚定,面容庄重又不失亲和。虽年事已高,却身形挺拔,宛如苍松,傲然于世。老者在河边倚石而坐,手握一支竹竿,杆梢捆绑细线,然而线上却无浮漂。老者提竿而起,并无鱼儿上钩,又往远处轻轻抛出。诸葛亮这才察觉,线上乃是直钩,钩上也无诱饵,他猛地醒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莫非这竟是太公他老人家?”

“他急忙上前恭敬行礼:愚鲁晚辈诸葛亮,得瞻太公尊颜,实乃三生有幸。望前辈不吝赐教,指点迷津,后生晚辈,不胜感激之至。”

太公闻言,并未说话,只是细细打量着这个后生小子。仔细说来,诸葛亮与姜太公,确有些许渊源。

姜尚,字子牙,吕氏,又名吕望,世人尊称太公望,或姜太公。周武王尊之为“师尚父”,以师礼事之,以父礼待之,祖籍海曲城(今山东日照)。姜尚先祖为炎帝裔孙,名伯夷,号太岳,虞夏之际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史记》载:吕城,南阳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吕氏先祖在夏朝初期,被封在南阳吕地,以吕为姓,后时代变迁,家族辗转来到山东海曲定居。后太公望辅佐周文王、武王,兴周灭商,讨灭纣王,立功居首,受封于山东,国号为齐。诸葛亮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后隐居于南阳,诸葛氏亦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与诸葛亮,同为炎帝后裔,祖籍地、居住地又互通,可谓颇有渊源。

不多时,太公缓缓开口道:“后生小子,可是为如何辅佐刘备之事而烦心?”

诸葛亮恭敬拱手道:“太公明鉴,正为此事而请教。”

太公缓缓问道:“有何烦难?”

诸葛亮诚恳说道:“刘玄德乃有德之人,仁爱百姓,我欲辅佐之成就大业,然其已年近半百,却基业全无,亮确感信心不足。”

姜太公闻言,悠悠说道:“男儿建功立业,不在年岁,而在心志,岂不闻大器晚成?想老夫当年,青壮之时,虽胸怀大志,然时运未到,曾在朝歌市屠牛,暮年归于渭水垂钓叟,七十有二尚不得志,仍初心不改静待天时。今刘玄德不过四十有七,虽无寸土之地,然仁德布于海内,名望著于四方,此可谓厚积而薄发也。天时若至,自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小子不必为其年岁而忧虑。”

诸葛亮听闻太公之言,长舒了一口气,接着请教道:“前辈所言甚是。既如此,亮辅佐刘备,是否便能够匡扶汉室,继已中兴?”

“非也。”太公回答道:“昔日我辅佐文王、武王,伐纣灭商,开大周八百年之基业,非惟我等之功也,实乃顺天承命,蒙上苍眷顾也。岂不闻《诗经》有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又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昔日夏桀无道,商汤奉天命讨伐之,始建殷商。传至帝辛商纣王时,纣王失德,暴虐无道,获罪于天。天帝监观四方,察文王有德,遂命之伐纣,以周代商,善治天下。今汉室失德,国运衰微,汝欲匡正之,谈何容易?昔日纣王在位之时,尚有比干、箕子、微子等一众圣贤相劝,终难改殷商之气运。今日汝小子欲以一己之力,延汉室之国祚,何其难也?”

诸葛亮闻言并未气馁,诚恳相求道:“吾不自量力,愿勉力一试,望前辈助我!”

太公微微颔首,勉励道:“汝既有如此心志,我便助你一臂之力,但成与不成,首先要看天意,其次看你的造化了。”

诸葛亮闻言欣喜道:“小子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某只管尽力而为,成不成交给天意。”

“孺子可教也!”太公赞许道:“这本《六韬》赠与你,此乃老夫一生心血,治国统军之道,尽在其中,汝当细细品读,必可受益也。”太公从怀中掏出一卷书,赠与诸葛亮。

诸葛亮忙恭敬接过,只见纸张做工迥异,较常纸精美许多,翻开阅看,但见其文与当世流传之六韬,颇多不同之处,遂疑惑而问于太公,太公曰:“《六韬》确为吾晚年所作,并传之后世。然后世之人,有心怀叵测者,故意颠倒之,后世之君,有不喜其言者,有意篡改之,传至当下,早已面目全非。吾赠与你者,乃亲笔原本也。”

诸葛亮闻之,恍然大悟,连忙拱手致敬,继而又问道:“若天意眷顾,吾亦努力,可否使汉室中兴百年?”

太公坚决说道:“不可,纵然延续国祚,不过二三世而已。”

诸葛亮疑问道:“这又是为何?”

太公解释道:“因天行有常,大至一国之祚,小至一人之寿,皆有定数。虽可蒙上苍特恩,稍作延长,然不改其大数也。恰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常道也,虽偶有不寻常之事,如倒春寒、六月飞雪等,但终不改大势。王朝政权之更迭,亦从此理。新朝之初,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类于春生。待国力渐渐恢复,府库渐渐丰盈,民殷国富,便称中兴,此类于夏长。而后子孙多生长于宫墙之内,抚养于妇人之手,滋生骄奢淫逸之心,忘却黎民百姓之苦。此时国力虽至巅峰,然盛世之下,危机四伏,祸患丛生,此类于秋敛。而后,君王昏聩,朝政朽坏,暴虐苦民,兵争四起,反民遍地,此类于冬藏,王权天命已然收回矣。而后天命复归有德之人,再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再度春生夏长,继续循环矣。”

诸葛亮感慨道:“吾遍观史书,确如前辈所言。”

太公继续说道:“今大汉已历四百年,国运将终,纵然延祚稍许,也终不免灭亡,其后将有新朝代之。”

诸葛亮好奇问道:“是何朝也?”

太公微笑道:“此乃天机,本不可泄露。但你我既有缘,你又是忠贞之士,敬天之人,说与你听也无妨。”

诸葛亮忙拱手行礼,肃立而静听。

太公微微闭眼,缓缓说道:“东汉之后,乃一乱世,王权频易,百姓流离,黎民有涂炭之苦,文明有消亡之危。”

诸葛亮虽心有疑问,却不敢插话,继续恭敬静听。

太公继续说道:“乱世之后,天下归一,雄主得位,威盖四海,统御八方,扬盛名于海外,留遗泽于子孙。”

“盛世之后,复有乱世,诸国林立,烽烟四起,列土分疆,时有更替。”

“乱世之后,继而一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然所谓兴盛,皆繁文缛节,非真知也,遗祸甚远。”太公继续缓缓说道。

“此朝之后,蛮夷入主,统御中原,待民如畜。”

诸葛亮闻言,急忙问道:“我泱泱华夏,怎会蛮夷入主?”

太公并未回答,而是继续说道:“蛮夷之后,华夏复归,远渡重洋,交通世界,有一时之盛,而后复衰,外族再主中原。”

诸葛亮忍不住了,开口问道:“求前辈明告,蛮夷之辈,向来落后,且人口稀少,怎会统御我中原万千人口?莫非蛮夷之文明胜过我中原了?”

“非也。”太公从容答道。

诸葛亮追问道:“莫非蛮夷之人丁超越我中原了?”

“非也。”太公摇头道。

诸葛亮再问道:“莫非我中原遭遇大灾,男丁死光,外族趁虚而入?”

太公缓缓答道:“非也,中原人丁远多过蛮夷,无病无灾,躬身屈服。”

“咄咄怪事也!”诸葛亮诧异道:“既无病无灾,人丁俱存,且远超外夷之数,怎会屈身事之?”

太公严肃道:“盖因后世王朝,重文抑武,削弱民力,崇文辞而废武道,以使军、民俱无反力,以保朝堂骄奢淫逸,从此无内争之忧,却难免外侵之辱。崇文废武,去百姓血性争心,从此贪生怕死,惯受凌虐。又愚民愚智,使百姓精神内耗,勾心斗角,内卷成风,既失反抗之力,亦失反抗之心也。然百姓既失血性,成为温顺可役之牛马,任人宰割之奴隶,对内自不能反暴政,足保朝堂骄奢淫逸,对外自然亦不能抗入侵,故沦落为外夷统御也。”

“原来如此。”诸葛亮恍然大悟,继而追问道:“然而上苍竟忍看万民受苦?”

太公叹息一声,缓缓说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不自救,何以天救之。后世之百姓自甘沉沦,自甘堕落,自私成性,却自以为聪明。皆欲以他人之牺牲为垫背,而坐享其成,故而人人观望,却人人不动,终皆为奴隶也。所谓天作祸,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其惟天之祸乎?其惟人之罪也!”

诸葛亮闻言感慨道:“若诚如前辈所言,确乎不值得可怜,当受此辱。然历史既然在进步,后世之子孙当更加明智,后世之制度当更加优越,后世之思想当更加璀璨,怎会沦落至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飞翔三国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吕布魂穿林冲:高衙内喊我活爹大明:从纨绔到暴君汉风魏略梦回蜀汉乱世枭雄:一介布衣崛起之路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不是兄弟,你成皇帝了?殷朝新政志
网站地图